俞秀老畫贊
青山白云中人,對面若不相識。
笑我吟詠自如,終□□□居士身得度,住平常人窠窟。
誰謂半山多□口,卻作豐干指出。
青山白云中人,對面若不相識。
笑我吟詠自如,終□□□居士身得度,住平常人窠窟。
誰謂半山多□口,卻作豐干指出。
此乃青山白云間之人,面對面卻好似互不相識。他笑我吟詩自在,最終……居士之身得以超脫,居于平常人的居所。誰說半山老人(王安石)多……,卻如豐干和尚般有所指點。(因原文有缺字,譯文部分只能根據現有內容大致翻譯)
俞秀老:俞紫芝,字秀老,北宋詩人。
青山白云中人:指隱居山林、超凡脫俗之人。
半山:王安石號半山。
豐干:唐代高僧,常以隱語點化世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俞秀老與王安石交往密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俞秀老常來相伴。這首詩可能是王安石在與俞秀老相處過程中,有感于俞秀老的超脫氣質和獨特個性而創作。當時王安石經歷政治上的起伏,退隱后寄情山水,與俞秀老等友人的交往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這首詩以獨特視角描繪了俞秀老的形象,展現出其超凡脫俗的氣質。詩歌運用意象和典故,富有禪意和哲理,體現了王安石晚年詩歌創作的風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文人的隱逸思想和精神追求。
道成人不識,流水響空山。花暗軒窗外,云隨坐臥間。驗圖名已久,絕粒事長閑。更欲昆崙去,羞看絳節還。
霜風獵獵響林坳,獨有寒梅漸作包。倒影水涵窺沼樹,淺痕月印上窗梢。綠衣低掛酒初熟,烏帽斜攲門屢敲。花得初陽人得復,俱從顏子結窮交。
大千苦惱嘆紅顏,幽鎖終身等白鷴。安得手提三尺劍,親為同類斬重關。任人嘲笑是清狂,痛惜群生憂患長。無量沙河無量劫,阿誰捷足上慈航。苦海超離漸有期,亞東風氣已潛移。待看廿紀爭存日,便是娥眉獨立時。
莎徑繚池,晚煙霽、競喧歸鷺。漸客舍凄清,疏柳曳風尚綠。拒霜數點,似苣火、高低穿屋。待半弦月上,放脫鉤簾湘竹。亂葉敲窗,飛霜侵夜,頓異涼燠。試鴛枕重尋,忘了怨歌恨曲。巫云搖漾,暫酣心目。幽夢回,依舊擁衾人獨。
不覺年年撚指過,急如催浪轉長河。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陰陽識者多。盡為資財損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半有歸泉路,忍把真元亂鬼魔。
洞庭波面忽如雷,萬斛樓船舞一杯。為報馮夷莫相嚇,盡曾經著暴風來。
五原分袂真吳越,燕拆鶯離芳草歇。年少煙花處處春,北邙空恨清秋月。莎草青青雁欲歸,玉腮珠淚灑臨岐。云鬟飄去香風盡,愁見鶯啼紅樹枝。
林園依岸曲,小隱是誰家。畫閣虛臨水,綠筠深護花。晴川流皓月,落景襯明霞。幻境無多地,幽情未易涯。
天水西和兩將強,七書貯腹負剛腸。魚麗陣布刀如雪,馬革尸空骨似霜。廉藺昔存秦莫敵,關張今敗蜀終亡。輕財得士人猶惜,長想英風慨智囊。
雞鳴丑,一聲喚起庵中叟。披衣蹈月聽松風,人間萬事慵開口。
流俗紛紛不悟真,不知求己卻求人。只貪世上無窮色,忘卻人間有限身。鼎內藥成堪益壽,水中金盡化輕塵。北邙山下累累土,總是人間不了民。
玉龍噴雪破蒼煙,躡屩人來雨后天。不惜風霜勞遠道,佩環同禮九嶷仙。湖光如鏡山如黛,雪簇花團照眼秾。辟作美人湯沐邑,春風十里畫圖中。山河無恙銷兵氣,霖雨同功澤九垓。不是和羹勞素手,哪知香國有奇才。曉風殘雪斗娉婷,萼綠仙姬竟體馨。底事靈均渾不省,只將蘭芷入騷經。冷眼人間萬艷空,前生明月可憐儂。人天小劫同淪落,群玉山頭又一逢。十年清夢繞羅浮,物外因緣此勝游。欲折瓊枝上清去,可堪無女怨高邱。清標冰雪比聰明,呼鶴青城證舊盟。為感芬芳本吾道,山阿含睇不勝情。仙源不讓武陵多,疏雪才抽十萬柯。色相窺來銷未得,心頭常貯玉嵯峨。筆底春風走百靈,安排禱頌作花銘。青山埋骨他年愿,好共梅花萬祀馨。征衫單薄冷于秋,徙倚疏芳且暫留。后夜相思應更遠,一襟煙雨夢蘇州。
宵來羈緒未全降。相伴只啼螀。滅燭暗思量。又偏是、明蟾半窗。隨時景物,隨宜歌酒,隨處足徜徉。籬菊十分黃。何必問、他鄉故鄉。
天地生生不盡仁,惟梅先得一年春。花神銓次初編譜,月老莊嚴妙寫真。索笑暗添風度爽,嚼香清洗肺肝塵。莫嫌刪后多題品,自二南來有幾人。
平旦寅,疊疊湖山觸目真。個中更擬論玄妙,七十二峰應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