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約雪湖游春二首仍前韻
未許春游獨少年,老懷真愛杏花天。時臨上巳宜修禊,地近蓬萊易集仙。啼鳥野花行處好,清溪石磴坐來便。湖邊不減山陰勝,擬為蘭亭續舊篇。
二月風光占一年,煖煙籠日雨馀天。清平世界藏遺老,蕭散衣冠會列仙。徑襯軟紅吟屐穩,湖添新綠釣舟便。勝游復恐孤成約,折簡殷勤寄兩篇。
未許春游獨少年,老懷真愛杏花天。時臨上巳宜修禊,地近蓬萊易集仙。啼鳥野花行處好,清溪石磴坐來便。湖邊不減山陰勝,擬為蘭亭續舊篇。
二月風光占一年,煖煙籠日雨馀天。清平世界藏遺老,蕭散衣冠會列仙。徑襯軟紅吟屐穩,湖添新綠釣舟便。勝游復恐孤成約,折簡殷勤寄兩篇。
不能只讓少年人去春游,我這老年人也真心喜愛這杏花盛開的時節。此時正逢上巳節,適合舉行修禊活動,此地臨近蓬萊仙境,容易聚集各路仙人般的雅士。一路上聽著啼鳥聲,看著野花,風景美好;坐在清溪旁的石磴上,十分愜意。湖邊的美景不遜色于山陰,我打算續寫《蘭亭集序》那樣的篇章。二月的風光堪稱一年中最美,暖煙籠罩著太陽,雨后的天空格外清新。清平的世界里藏著我這樣的遺老,瀟灑的文人雅士相聚在一起。小徑上花瓣松軟,我穿著木屐吟詩行走十分穩當,湖水增添了新綠,釣魚的小船行駛也很便利。我擔心這次美好的出游會辜負了約定,于是趕忙寫了這兩首詩寄給你。
上巳:古代節日,在農歷三月初三,人們到水邊嬉戲、洗濯,以祈福消災,稱為修禊。
修禊:古代民俗,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可能指風景優美之地。
山陰:地名,東晉王羲之等人曾在山陰蘭亭舉行修禊活動,并寫下《蘭亭集序》。
煖:同“暖”。
遺老:指經歷舊時代,留戀舊制度的老人。
蕭散:瀟灑閑散。
軟紅:指落花。
折簡:古人以竹簡作書,單執一簡為折簡,后泛指寫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提到“上巳”“修禊”等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上巳節前后。當時社會環境相對清平,詩人可能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與友人相約春游,有感而發創作了這兩首詩。
這兩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游春的美好場景和愉悅心情。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美景與文人雅事相結合,富有文化氣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