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靈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十三 觀音巖
普濟慈宗廣利門,芝崖彤穴尚陰尊。
波心水藻媞青鯉,云背珠翚駐玉鹓。
靈曜金宮流日月,寶陀香篆自朝昏。
興亡一慨齊梁事,夜雨寒山愁唳猿。
普濟慈宗廣利門,芝崖彤穴尚陰尊。
波心水藻媞青鯉,云背珠翚駐玉鹓。
靈曜金宮流日月,寶陀香篆自朝昏。
興亡一慨齊梁事,夜雨寒山愁唳猿。
觀音所在的普濟、慈宗、廣利之門,靈芝般的山崖和紅色洞穴依舊透著神秘威嚴。水波中心水藻間可見青鯉游動,云后如珠羽般的飛鳥停歇著如玉般的鹓鳥。神圣的宮殿閃耀著日月的光輝,普陀山的香煙從早到晚繚繞。齊梁的興亡令人感慨,寒山中夜雨里猿猴悲愁地啼叫。
普濟慈宗廣利門:指與觀音相關的慈悲救濟之門。
芝崖:像靈芝一樣的山崖。
彤穴:紅色的洞穴。
陰尊:神秘而威嚴。
媞:形容魚游動的樣子。
珠翚(huī):像珠羽般的飛鳥。
玉鹓(yuā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這里形容鳥的高貴。
靈曜:神圣的光輝。
寶陀:即普陀山,觀音道場。
香篆:繚繞的香煙。
齊梁:南朝的齊和梁兩個朝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提及“齊梁事”可推測,詩人可能身處歷史變遷之后,看到觀音巖的景象,聯想到朝代的興亡。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但歷史的興衰仍引發詩人的思考。
這首詩以觀音巖為主題,描繪其神圣景象,借齊梁興亡抒發感慨。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宗教的思考,在描繪地方景觀的詩詞中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一區雞犬白云巔,亂后來看意惘然。劫火尚馀唐殿宇,土風寧是晉山川。沿溪客散三州路,并寺僧耕百畝田。欲訪縱由題作句,矮碑祇在近時鐫。
入望禪機第幾乘,金松翠竹白云層。突峰洶涌長遮日,迥殿深冥欲上燈。寂寂石壇雙塔影,沉沉鐘梵四天應。再來誰共茶時夢,一個襕衫掃葉僧。
管磬咸和,禮獻斯畢。靈馭言旋,神降之吉。
云多不記山深淺,人行半天巖壑。曠野飛聲,虛空倒影,松掛危峰疑落。流泉噴薄。自窈窕尋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覺。幽尋閑院邃閣。樹涼僧坐夏,翻笑行樂。近竹驚秋,穿蘿誤晚,都把塵緣消卻。東林似昨。待學取當年,晉人曾約。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鶴。
帝陟圜丘,天降之祜。嘉與士民,均承福祚。還御端闈,躬布皇度。雞星驗占,鵠書臚句。慶浹天淵,恩霏雨露。滌垢棄瑕,蠲租薄賦。三泉靡封,五刑幾措。太和充塞,群心率吁。自古無赦,孰除詿誤。我朝本仁,實清弊斁。赦匪其私,仁則有裕。萬民以懷,邦基鞏固。
馬蹄不為踏山忙,王事幽懷興故長。疏靄淡云天杳杳,石林茆屋日荒荒。翠華有夢連清夜,野渡誰家系小航。坐對明燈忽聞雨,無邊爽氣入虛堂。
兩日如梭六校穿,勤工儉學管窺全。女師舊舍知何處,未吊遺蹤亦泫然。
覺來何處有鶯鳴,寒碧山中正五更。遙想高人思我處,霜華月色半窗明。
遙想山堂數樹梅,凌寒玉蕊發南枝。山月照,曉風吹,只為清香苦欲歸。
鬢底湖光萬頃浮,極天帆影落茶甌。半床花雨同僧夏,一磴松風對弈秋。逃世何心還逐鹿,忘機吾意羨飄鷗。浮山說法歐公喜,國手應知遜一籌。
大儀斡運,星紀環周。三時不害,黍稷盈疇。克誠致享,品物咸羞。禮成樂變,錫祚貽休。
太一峰前是我家,滿床書籍舊生涯。春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
趁陽渴鹿背清泉,之子名亭取性便。適意中間卻無事,期君忘醉亦忘眠。
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回去霅溪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釣船。
佛印南來知幾傳,香燈鐘鼓自年年。僧如有約先張榻,事本非期亦是緣。寶劍光搖紅日下,白云陰護翠微前。三生漫演無邊偈,一勺還嘗石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