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歌九首 其一
神女廟前秋月明,
黃牛峽里暮猿聲。
危途性命不容恤,
百丈牽船侵夜行。
神女廟前秋月明,
黃牛峽里暮猿聲。
危途性命不容恤,
百丈牽船侵夜行。
神女廟前秋月明亮,黃牛峽里傍晚傳來猿猴的叫聲。在這危險的路途上,人們連自己的性命都無暇顧及,拉著百丈長的纖繩,趁著夜色行船。
神女廟:在巫山飛鳳峰下,傳說為神女所居之處。
黃牛峽:長江三峽之一,因岸邊山石如黃牛而得名。
危途:危險的路途。
恤:顧惜。
百丈:指牽船的纖繩。
這首詩是陸游入蜀途中所作。南宋時期,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困苦。陸游途徑三峽,目睹了纖夫們在惡劣環境下艱難行船的情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纖夫的悲慘生活。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展現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陸游詩歌關注民生的一面,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有珍饌,時時饋。滑甘豐膩。紫芝熒煌,嫩菊秀媚。貯瑪瑙琥珀精器。延年益壽莫擬。人間烹飪徒費。休說龍肝鳳髓。動妙樂、仙音鼎沸。玉簫清,瑤瑟美。龍笛脆。雜遝飛鸞,花裀上、趁拍紅牙,馀韻悠揚,竟海變桑田未止。
龍蟠錦帳金奕奕,虎旗無際人馬立。肉林垂衁陵阜赤,萬甕行酒晴虹濕。大蛇中斷狂魄滅,重瞳無光射寶玦。雷憤風愁三尺鐵,河山未必如瓜裂。老荒捽珥語公莫,頭上青天懸日月。
欲寄征人信,難禁玉箸啼。惟應紙上淚,點滴到遼西。
手寫細書沈麟上,歲讀五經徐野人。年年見君不知老,但覺浩氣成天真。與子言孝臣言忠,耄期著述猶等身。放翁八十作家訓,強項端堪付子孫。
青樓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寶鏡掛秋水,羅衣輕春風。新妝坐落日,悵望金屏空。念此送短書,愿因雙飛鴻。
一片浮云萬里心,海波無底未為深。虞淵險迫羲和疾,空使傍人詫鄧林。
貧賤交有道,富貴多異途。所以古君子,擇交嚴所趨。霜劍閒寶室,烈士發長吁。隔世或相慕,同居分越吳。寥寥千載間,羨彼管鮑徒。
帝里文儒盛,明時道術尊。一官成蠖屈,多士得龍門。吏向淮南隱,經堪濠上論。因君訪蒙叟,或有漆園存。
源發岷峨可濫觴,滔滔東注接扶桑。最憐之子思親念,個樣淵深個樣長。
首出萬物表,翠芳誰與角。正色淡無邪,天香清不薄。舊時對花飲,寧恨霜月落。老作花下僧,瀹茗當杯酌。
孤城淮北晚鐘殘,落日橋邊送客鞍。物外樓臺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窗風細細侵衣冷,檐雨蕭蕭到夜闌。佳境欲留嗟不可,塵埃蹤跡但悲嘆。
其間有洞天侶,思游塵世。珠葆搖曳。華表真人,清江使者,相從密議。此老遨嬉。我輩應須隨侍。正舉步、忽思同類。十八公、方聳壑,宜邀致。夙駕星言,人爭圖繪。朅來鄞山甬水。因此崇成,四明里第。
群仙曾此醉?船,插向蒼厓不記年。蕙帳夜寒聞鶴語,人民城郭自堪憐。
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豈曼容。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難賡變風。
空閨一枕夢,杳杳邊頭去。雙彎不出門,也到黃花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