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
初日承歸旨,秋風起贈言。
漢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
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寧知一柱觀,卻啟四禪門。
初日承歸旨,秋風起贈言。
漢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
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寧知一柱觀,卻啟四禪門。
清晨聽聞你們要回歸的旨意,秋風中我送上贈言。你們如漢地的寶珠留下佛道的韻味,又如江上美玉返回佛法真源。你們此去南方路途遙遠,而天空中北斗星依舊尊貴。哪里知道一柱觀,卻開啟了通往四禪的佛門。
沙門:指僧人。
應制:應皇帝之命而作。
漢珠:比喻珍貴之物,這里指佛法。
江璧:也指珍貴之物,與漢珠同義。
南關:南方關隘。
一柱觀:在荊州,是古跡。
四禪門:佛教術語,指達到四禪定的法門。
此詩為應皇帝之命而作,可能是僧人弘景、道俊、玄奘要返回荊州,皇帝命人作詩送別,詩人便創作此詩。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僧人在傳播佛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僧人回歸荊州,突出特點是將送別與佛法相結合,體現出較高的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應制詩的創作風格和佛教文化在文學中的體現。
天生懶惰。愛靜處坦然,開懷澄坐。面垢頭鬅,養疏慵,消災禍。無縈無系隨緣過。也不會、焚燒香火。啰噔哩噔,鸞歌舌誕,恣情吟和。南柯夢中識破。把蝸角蠅頭,身心摧挫。手握靈芝,泛無何,誰知我。清風皓月時相賀。杳冥中、修成仙果。了然歸去,綿綿九天高臥。
揚舲清河流,開篷素秋曉。斕斑被厓花,委蛇順流藻。天清去雁高,野闊行人小。故園歸有期,客愁凈如掃。
平生百事耳邊風,盡聽人嘲詐啞聾。跌著起來還一笑,何須半夜上孤峰。
一葉梧桐一片云,秋風江上日紛紛。鴉來鴉去吾何預,不向聲塵著意聞。
片帆遙向洞庭游,湖水茫茫一色秋。別后思君腸欲斷,不堪重倚夕陽樓。
昔年為客住山阿,今日之官馬上過。一路香風飄桂子,半湖落日送漁歌。擘藏老樹純陽識,胸伏奇兵小范多。回首忽思鶴鳳侶,松聲蕭瑟響鳴珂。
天忘下土秋慳雨,千里膏田半欲枯。云腳怪他山外過,風聲撩我望中孤。郊亭謾阻歐公興,方社空遺董子圖。野老數驚鳴垤鸛,一瓢誰倒慰來蘇。
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北望苕溪轉,遙憐震澤通。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山東未息馬,山西尚揮戈。急起州縣丁,北開白茅河。海風裂面天雨雪,山高水深不見月。萬人鑿土如鑿山,河邊死者誰收骨。白茅河成如白虹,百里直與昆城通。將軍不待驅鬼工,平地遂作魚龍宮。問誰愛民如愛子,華亭盛侯古莫比。昔去今還悲復喜,非汝身為白茅鬼。盛侯之德之水,千古萬古流不已。
王郎乘舸下重灘,相送清樽一盡歡。客路艱虞知己在,老年離合定期難。月光初上孤帆落,秋氣平分萬木寒。后夜登樓嘆圓缺,回瞻北斗是長安。
人似歸云速。已多時、滿身清露,楚天涼竹。只為秋山真淡冶,一往靈芬難足。采紫穗、疏香盈握。籬角墻根娟楚待,許春風、萬盼傾城綠。天縱遠,相思續。云帆欲上寒光濯。漸行行、山平水衍,歸心才屬。樹杪垂城初睡轉,檢淚臨分紅燭。算南浦、人歸幽獨。脈脈詞情天壤系,漸頻年、細解傷哀樂。沾臆地,還依約。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
甕面浮香處處春,任他時事百端新。自知野鹿山麋相,不足麒麟閣上人。
昔桃花,孝義聞天家,今桃花,生子在吳家。桃花子,母病踣不起,三子者,累累若悲啼。有一子,銜食哺母母食之。子始出,馳一去,復一來,眠母左右不一離。吳老人,壽期頤,五葉孫,斑斕衣。門前荊樹不分枝,柱下并蒂生靈芝。吳家孝慈及草木,況爾桃花為有知。喔喔梟獍兒,泥涂我宮室,蕩裂我四維,風俗日壞壞不支。歌桃花,作家慶。吳家兒,當執政。桃花甡,化梟獍。
夢回金井卸梧桐。嘶馬帶疏鐘。草面露痕濃。漸薄袖、清寒暗通。天低絳闕,云浮碧海,殘月尚朦朧。吹面桂花風。峭不似、紅塵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