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宗朝享三十五首 其三 迎神用《興安》。九變。
穆穆紫幄,璜璜清宮。
旱麓流詠,鳧鹥葉工。
道閎詒燕,業綿垂鴻。
神其來兮,以康以崇。
穆穆紫幄,璜璜清宮。
旱麓流詠,鳧鹥葉工。
道閎詒燕,業綿垂鴻。
神其來兮,以康以崇。
莊嚴的紫色帳幕,輝煌的潔凈宮殿。《旱麓》的雅韻流傳歌詠,《鳧鹥》的樂章配合精妙。宏大的道統遺留安寧,事業綿長留下鴻大基業。神靈請降臨啊,帶來安康與尊崇。
穆穆:端莊恭敬的樣子。
紫幄:紫色的帳幕,指祭祀時的帷帳。
璜璜(huáng):通“煌煌”,明亮輝煌的樣子。
旱麓:《詩經·大雅》篇名,內容為歌頌周王祭祖得福。
鳧鹥(fú yī):《詩經·大雅》篇名,詠祭宗廟得福。
葉(xié)工:配合精妙,葉通“協”。
道閎(hóng):道統宏大。
詒燕(yí yàn):遺留安寧,詒通“貽”,燕通“宴”,安樂。
垂鴻:留下宏大基業。
以康以崇:帶來安康與尊崇。
此詩為南宋寧宗朝宗廟朝享祭祀儀式中迎神所用樂歌,屬《興安》樂章(九變)。創作于寧宗時期,用于祭祀典禮,旨在通過樂歌表達對祖先神靈的尊崇,祈求福澤延續、國家昌隆。
全詩為宗廟迎神樂歌,通過描繪祭祀場景、引述經典雅樂,傳遞尊崇祖先、祈求福佑的核心主旨。語言莊重典雅,結構嚴謹,是宋代宮廷祭祀文學的典型代表,體現了禮儀制度與文學表達的融合。
公詩有意拂廉纖,令似歐陽韻更嚴。犬子亦應慚賦縞,癡兒端合愧誇鹽。飛綿勃窣爭平塹,凍筍槎牙欲墮檐。胡避只今何處是,玉屏森映一峰尖。雪滿江城酒不賒,閉門那患出無車。未容踏凍尋梅萼,應喜臨風見柳花。炭重烏銀爭曉市,蔬挑翠羽荷鄰家。何人正下紅蓮幕,大嚼蒸羊手更叉。
閑消一半鳳城春。杏桃小、怕嚴辰。獨有柏屏蒼翠,便似南華大椿。露濃天近,玉魚金印,恩共歲時新。多少太平民。愿真個、朝堂秉鈞。
夜月分明在樹杪,西川故老許神交。文章可是傳衣缽,風雪寒窗記手抄。
皇治無為自有聲,沨沨歌頌獻花平。四方海岳安坤軸,八表星辰粲帝青。民在鄉閭真力土,士游庠序必明經。參軍暫主芙蓉幕,便奉天書報政成。
冬青花落雨涔涔,一日舒晴十日陰。也愛東園有生意,枇杷鑄得萬丸金。
繁星侵碧水,冷月壓紫衢。回首歌舞地,自此云踟躕。
數間茅屋隱平沙,隔岸微聞喚酒家。若道消愁全仗酒,也停雙櫓倩人賒。
讀書耽顰笑,久不賦新詩。山水怪吾懶,夜闌背避之。一杯揖相語:我亦有所思。才如長流水,曲折有涸時;此情固如山,千秋永在茲。些微輒反目,舊盟豈非欺?
秋杪尋幽興,星巖坐夕曛。山空能避俗,荷盡尚馀芬。樹色開晴黛,湖光織遠紋。不堪頻極目,天際有浮云。
隔水應霜鐘,尋聲入寶宮。剎那依燄慧,六萬繞神通。歡喜來侯白,清真遇葛洪。獨慚文字累,未得此緣空。
有美高世士,負巖結茅廬。四壁清風生,簟瓢恒晏如。時當荷鋤倦,一醉樂有馀。素琴亦在御,聊復讀我書。豈不念窮獨,周道摧高車。永言勵貞節,金石矢靡渝。仰止彭澤翁,邈哉誰與俱。
辨色爭朝咫尺顏。
玉潤金明信好冠,錯刀剜出蘚紋乾。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阿兄喜中龍頭選,難弟能諧雁序情。天上客床方對雨,沙邊官棹已開晴。黃花籬落家千里,紅葉關河路幾程。歸去寧親知有暇,書齋良夜賦秋聲。
一緘三月紫云灣,深跡棲遲鹿豕間。兆喜燈花符昔夜,擅場詩句破衰顏。病身遙謝金閨籍,草坐常從野老班。自愛山村涼意早,溪南楓葉未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