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三首 其一
倉皇得郡免朝辭,十六年間老轉癡。
一角未堪峨獬豸,二螯敢笑食蟛蜞。
刊摩干寶搜神記,嘯詠陶潛責子詩。
格是世人無識者,可能更索樹神知。
倉皇得郡免朝辭,十六年間老轉癡。
一角未堪峨獬豸,二螯敢笑食蟛蜞。
刊摩干寶搜神記,嘯詠陶潛責子詩。
格是世人無識者,可能更索樹神知。
匆忙間得到州郡之職免去了入朝辭行,十六年過去人越發衰老變得癡傻。自己一角還不足以配得上峨冠博帶像執法者,怎敢嘲笑別人只吃小蟹。我像干寶一樣校勘《搜神記》,又像陶潛一樣吟詠《責子詩》。大概是世上沒有能理解我的人,難道還能去問樹神讓它知曉我的心意嗎?
倉皇:匆忙。得郡:指得到州郡長官的職位。免朝辭:免去入朝辭行。
十六年:具體所指需結合作者生平經歷,可能是從某件事開始到此時的時間跨度。老轉癡:年紀大了變得更癡傻,這里是自謙說法。
一角:獬豸頭上有一角,這里象征執法者的威嚴。峨獬豸:戴著像獬豸冠一樣的帽子,代指執法官員。
二螯:螃蟹的兩個鉗子,蟛蜞是一種小蟹。
刊摩:校勘。干寶:東晉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搜神記》。
嘯詠:吟詠。陶潛:即陶淵明,《責子詩》是他表達對兒子們期望的詩。
格是:大概是。
樹神:傳說中的神,這里表示希望能有理解自己的神明。
具體創作背景需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來推斷。可能是作者在得到州郡之職后,回首過往十六年的時光,感慨自己年華老去卻未有所成,同時在現實中又不被人理解,于是寫下此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時光、自身境遇以及不被理解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讓讀者看到詩人在特定時期的心境和精神世界。
數載蹉跎罷搢紳,
五湖乘興轉迷津。
如今野客無家第,
醉處尋常是主人。
霽后江城風景涼,
豈堪登眺只堪傷。
遠天?蝀收殘雨,
不知何處銷茲恨,
轉覺愁隨夜夜長。
劍門兵革后,萬事盡堪悲。
鳥鼠無巢穴,兒童話別離。
山川同昔日,荊棘是今時。
征戰何年定,家家有畫旗。
且莫奏短歌,聽余苦辛詞。
如今刀筆士,不及屠沽兒。
少年無事學詩賦,豈意文章復相誤。
東西南北少知音,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論。
誰謂西江深,險巇唯有世間路,一晌令人堪白頭。
貴人立意不可測,悲來卻憶漢天子,不棄相如家舊貧。
勸君且飲酒
隔窗螢影滅復流,北風微雨虛堂秋。
蟲聲竟夜引鄉淚,
寂寂江城無所聞,梧桐葉上偏蕭索。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干。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陰云萬里晝漫漫,
愁坐關心事幾般。
為報春風休下雪,
柳條初放不禁寒。
風卷寒云暮雪晴,
江煙洗盡柳條輕。
簷前數片無人掃,
又得書窗一夜明。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開。
山影水中盡,鳥聲天上來。
一燈傳歲月,深院長莓苔。
日暮雙林磬,泠泠送客回。
聞道桃源去,塵心忽自悲。余當從宦日,君是棄官時。金汞封仙骨,靈津咽玉池。受傳三箓備,起坐五云隨。洞里花常發,人間鬢易衰。他年會相訪,莫作爛柯棋。
廬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壇。風過鬼神延受箓,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應緣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春雪未銷。
九月湘江水漫流,
沙邊唯覽月華秋。
金風浦上吹黃葉,
一夜紛紛滿客舟。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舉世盡嫌良馬瘦,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湖入縣西邊,湖頭勝事偏。
綠竿初長筍,紅顆未開蓮。
蔽日高高樹,迎人小小船。
清風長入坐,夏月似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