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校頌 其三
鄉校有基,如德弗虧。
劉侯遷之,魏侯新之,李侯能成之。
鄉校有基,如德弗虧。
劉侯遷之,魏侯新之,李侯能成之。
鄉校有了根基,就像品德不會缺失。劉侯遷移了它,魏侯翻新了它,李侯能夠讓它落成。
基:根基。
虧:缺失。
遷:遷移。
新:翻新,使……煥然一新。
成:使……落成、完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當時社會重視教育,地方官員積極推動鄉校建設,作者有感于劉侯、魏侯、李侯等人對鄉校建設的貢獻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為鄉校建設出力的官員。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地方教育建設的情況。
有客有客,爰來爰止。秉直司聰,于惠百里。餐勝如歸,聆善若始。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寔欣心期,方從我游。
野竹蒙荒塹,寒花亂廢墟。秋郊足幽事,直欲帶經鋤。
蒲葉青青艾酒黃,移來孤艇共相將。江頭幾點分龍雨,一半霏微半夕陽。
翠袖珠翹吐異香,不隨群卉競春陽。名園臺榭今馀幾,得似山亭晚更芳。
今日曷為樂,聞子開壽筵。小壽逢六六,大壽祈百千。何以祈百千,不朽無期年。何為不朽名,圣善流芳聲。母儀自貞則,海日難為兄。伏生傳尚書,卓為女中英。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我為眾賓陳,眾賓為我聽。兄代弟病斃,母哭子喪明。一門感慈孝,藹然為嘉禎。和德協上下,精誠達穹冥。仲氏新騎驄,寶應留清風。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龍章與鳳翟,五色來云中。風日清大夏,華誕適與逢。乃悟天人際,感應常相通。特為王母壽,于以壽無窮。
男兒欲作健,不用持弓槊。獅子一顧笑,百獸毛自落。放馬在大野,草淺馬騰躍。鐵作身上衣,明朝為君著。前營看后營,萬馬肅無聲。前軍看后軍,大旆蔽平原。男兒墮地日,會有沖天時。泰山與鴻毛,各是人所為。
三月楊花裊裊白,憂人淚點暗中拋。漫天撲地有何意,惹草粘沙多似毛。忽趁狂風翻自遠,更遮落日強相高。紅塵滿眼青樓暮,攪亂春愁為爾勞。
五更攜被起,和夢上牛車。店月千枝火,溪風十里沙。行藏愧雞豕,來往負鶯花。遙指人煙外,曈曈曉日斜。
家學相傳久,天資自得高。讀書如夙習,授業更忘勞。史筆追遷左,詩編繼鄭毛。淵源有如此,沾丐及吾曹。講道東陽郡,門生數百人。從游傾里社,忻慕滿朝紳。仕宦淹難進,聲名烱不泯。伯牛有斯疾,夫子亦悲辛。
綠柳堤邊春色多,數樹重重裊翠蘿。紅白花枝爭斗發,晴陰天氣半相和。中山謾醉千壺酒,易水徒悲一曲歌。塵世無憑唯道外,榮枯瞬息盡消磨。
三尺鯉魚供晚醉。好涼天、蓼花紅矣。兒女披蓑,妻孥把柁,坐滿船頭船尾。南朝成敗渾閑事,有誰爭、一江秋水。冷雨敲篷,孤燈結網,說笑大家歡喜。
圣主仁恩被九垓,將軍上疏早歸來。非貪肘后黃金印,要醉花前碧玉杯。雪壁懸弓勛巳著,冰甌滌筆句新裁。始終克盡為臣道,不愧邦家文武才。
湖塘隔岸碧相鮮,田舍寒炊晚頓煙。塞路官軍好身手,路中相喚賣魚船。
太倉何止萬人家,民俗從來雅好華。盍向閭閻求吉士,莫令純樸棄天涯。橙黃合擢高秋實,菊落仍餐最晚花。□□□□□□□,臨岐重疊拜新嘉。
主人未叱曲車回,客子涎流口欲開。阮籍已收青眼去,陶潛休望白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