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 其三
義不作進學解,
分應有坐客寒。
自省開斯未信,
何言顓祿須干。
義不作進學解,
分應有坐客寒。
自省開斯未信,
何言顓祿須干。
堅守道義就不會像韓愈那樣作《進學解》去抱怨,安守本分自然會有像坐客般貧寒的境遇。自我反省才明白這些道理,又何必說一定要去追求俸祿呢。
義:道義。
進學解:唐代韓愈所作文章,文中借國子先生與學生對話,抒發自己有才而不被重用的感慨。
分:本分。
坐客寒:形容處境貧寒,像坐客一樣沒有富貴之態。
自省:自我反省。
斯:這,指代前面所說的道理。
顓祿:顓同“專”,顓祿即追求俸祿。
干:求取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名利紛擾的社會環境中,面對周圍人對功名利祿的追逐,詩人堅守自己的道義和原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堅守道義、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其特點是運用典故表意,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的一種精神追求。
高莽渺無界,
近瞻百里馀。
清飆矯云翮,
臨水愧游魚。
在昔聞南畝,
相將還舊居。
歡然酌春酒,
吾亦愛吾廬。
不悔當年作計差。
靈源元自失仙槎。
一春風雨落天涯。
少小心情同苦檗,中年身世似楊花。
渾無甚事只離家。
喬喬楚楚,叢林規矩。萎萎羸羸,枯木風姿。
宗乘壁掛口,師友雪生眉。
住山事拙束三篾,對月機鳴度一絲。
顛毛間白發,眉睫裹青瞳。食指一肩重,門風四壁空。
諸根亡偶宗家妙,萬慮不搖心匠工。
柔桑感陽風,
阿娜嬰蘭婦。
垂條付綠葉,
委體看女手。
食蕈由來勝茹芝,
十年此味望晴霓。
雕盤細簇春云朵,
惠我殷勤助殺雞。
猶憶前宵拇戰嘩
玉山頹后手還叉
醉鄉拼得重來否
要佐談鋒酒當茶
迎神舊是醉嘩場,
榷禁方嚴酒有坊。
幸免叫囂成鬼市,
不妨安穩服農忙。
洞天劍舄踏紅云,
流水桃花幾度春。
昨檢金函謫仙籍,
始知身是會中人。
危坐看枰棋
天寒白發稀
如何忘世者
獨自角危機
水國微茫島嶼寬
夜深漁火到應難
奚奴不警沉沉睡
滿地蘆花月影寒
修行緣識近宗師,
妄想真空各自持。
慕道終來歸正法,
無窮方寸莫教癡。
撼戶秋聲剝啄棋,驚心局外轉傷悲。
每于典籍論終古,只道乾坤似昔時。
已破關河惆悵在,未招魂魄卻回遲。
長明燈上諸天近,時有空音答仰思。
分符便向浙東行,于國何嘗系重輕。
蕞爾偏方民力竭,蕭然一榻夢魂清。
年光冉冉驚流轉,潮信勞勞慣送迎。
惟有梅花相慰藉,又將春色到山城。
平川煙草自萋萋,
南北東西路不迷。
牛飽心閒無外事,
揚鞭笑指晚山低。
蓮閣紅堪掣,
蘭池靜不流。
梯航紛絕徼,
冠蓋錯中州。
草市朝朝合,
沙城歲歲脩。
兩前茶更好,
半屬賈船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