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校頌 其一
維鄉有校,示民有知。
教始豫遜,迪于訓彝,維風化是裨。
維鄉有校,示民有知。
教始豫遜,迪于訓彝,維風化是裨。
鄉里設有學校,讓百姓明白知識的重要。教育從謙遜開始,引導人們遵循道德規范,這對社會風氣的改善有益。
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校:學校。
豫遜:提前培養謙遜的品德。
迪:引導。
訓彝:道德規范。
裨:有益、補益。
在古代,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和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設立鄉校可以讓更多百姓接受教育。此詩可能創作于重視地方教育、希望通過教育提升民眾素質、改善社會風氣的時期,詩人借此表達對鄉校作用的認可。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鄉校在教育民眾、改善風氣方面的重要性。它體現了古人對教育的重視,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教育功能的認知。
風勢紛披,瑤琴誰鼓成連操。筆情飄渺。似泛神仙棹。環佩珊珊,別有凌虛貌。春寒峭。清冰淺照。一幅飛瓊稿。
長虹清徑羅層崖,岸柳溪聲月照階。淑景千林晴日出,禽鳴處處入音諧。
清明春未暮,偕樂及同群。綠變榆槐火,青歸竹木云。小兒循造化,野馬入氤氛。誰念綿山上,千秋義士墳。
金鼓龍城出,旗旄虎衛分。筑壇新拜將,飛簡急行軍。關路晴和雪,邊烽夜照云。樓蘭今未斬,何以報明君。三十未成名,從戎一片心。車輪裝白玉,馬勒鑄黃金。報主時何晚,安邊計始深。轅門風雪夜,撫劍一沈沈。萬馬不聞嘶,天山雨雪時。旌旗寒色慘,鼓角夜聲悲。漢將雄韜出,戎王敗壘移。捷書星火急,應到鳳凰池。轉戰桑乾夜,匈奴半遁逃。邊烽隨鼓歇,海月傍營高。總笑探囊易,誰言破竹勞。指時龍闕下,朝服換新袍。寶馬流星劍,金戈明月弓。千旗分別將,萬騎拱元戎。玉帳兵符袐,轅門殺氣雄。長驅沙漠外,誰數衛青功。
汝墳江漢古名邦,曾見周南化日長。麟趾騶虞渾忘卻,謾誇萍實瑞昭王。橋名萍實表南邦,謠語流傳歲月長。書社不封千載恨,空將伯業望君王。
名酒色同黃,紹興不如啤。啤號軟面包,可以補吾饑。紹興度偏濃,血漲梗心肌。行當作酒銘,飲酒但飲醨。
涼風落柳梢,微云淡河面。懷中明月光,多賒不為賤。
長夏悠悠百計非,可憐北客制南衣。池頭風晚萍根合,何處楊花不得歸。
詔書午夜下天閽,父老驚疑破涕痕。何故奪門同景泰,有誰感泣似興元。宗賢負扆應艱選,舊制違時詎可援。自是老臣過憂慮,孤忠無路達修門。
窣地簾波寒料峭。午夢惺忪,一榻茶煙裊。手撥殘火添鵲腦。錦囊點檢焚欲稿。倦倚銀屏愁悄悄。總覺心情,不似年時好。一發青山云飄渺。夕陽影里看歸鳥。
舊時阡陌荊榛底,十載縱橫豺虎群。絳帳并游那更得,烏衣群從斷相聞。尚傳是是非非語,翻坐奇奇怪怪文。諛墓平生吾豈敢,了無一物壽劉君。
經濟文章獨冠時,昆山片玉桂林枝。淵源家學聯科第,嘉惠后賢普教思。蓋代才華真士出,九天雨露湛恩貽。贈言竊附古人義,爰賦俚詞比倡隨。
誰云鐘期死,伯牙遂忘琴。淵明出晉宋,東坡作知音。究其出處間,岨峿皆直尋。和詩固亡恙,端若一手斟。我時誦其集,危坐常加欽。緬懷兩先生,千古同此心。
留憩田間樂,曠觀恤閭閻。叢林欣賞處,遍地豫豐占。
斗城千雉海邊開,曾是南征戡定才。西部兵符山越過,右軍詞筆永嘉來。波驚近寨惟吹笛,月滿高樓數舉杯。我自江東看白雁,可能傳得尺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