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三首
將軍白馬紫金韉,接鞚聯綏御座前。并誇異姓稱皇孽,不用長纓系薁犍。
緋衣紫甲入東華,羯鼓鐃歌散御花。邊士盡騎天廄馬,燕姬翻泣五云車。
山后干戈震朔州,君王按劍到邊頭。二月凱歌班士馬,天閑遺卻萬驊騮。
將軍白馬紫金韉,接鞚聯綏御座前。并誇異姓稱皇孽,不用長纓系薁犍。
緋衣紫甲入東華,羯鼓鐃歌散御花。邊士盡騎天廄馬,燕姬翻泣五云車。
山后干戈震朔州,君王按劍到邊頭。二月凱歌班士馬,天閑遺卻萬驊騮。
將軍騎著配有紫金鞍墊的白馬,韁繩相連排列在御座之前。他們都以異姓之身自夸如同皇族后裔,卻不用長纓去擒縛敵酋。穿著紅衣紫甲的將士進入東華門,伴隨著羯鼓和鐃歌,御花園的花朵也隨之飄散。邊疆的士兵都騎著皇家馬廄的馬,而燕地的女子卻對著五云車哭泣。山后地區戰火震動朔州,君王按劍來到邊疆。二月里傳來勝利的凱歌,將士班師回朝,皇家馬廄卻遺留下了上萬匹駿馬。
紫金韉(jiān):紫色金飾的馬鞍墊子。
接鞚(kòng)聯綏:指馬匹韁繩相連,形容隊伍整齊。鞚,馬籠頭;綏,上車時拉手的繩索,這里代指韁繩。
皇孽:皇族后裔。
長纓:長繩子,這里指擒敵的手段。薁(yù)犍:泛指敵酋。
緋衣紫甲:紅色衣服和紫色鎧甲,指將士。
東華:東華門。
羯鼓鐃歌:兩種樂器,常用于軍中。
天廄馬:皇家馬廄的馬。
燕姬:燕地的女子。
五云車:裝飾華麗的車。
山后:指今山西、河北北部內外長城之間的地區。
朔州:今山西朔州。
天閑:皇家馬廄。
驊騮(huá liú):駿馬。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邊疆戰事頻繁時期。當時朝廷可能存在將領無能、戰事不利等情況,詩人目睹這些現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將領的不作為和戰爭帶來的影響。其特點是通過場景描寫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對時事的關注。
廬江生前事箴組,廬江身后主門戶。疾時和藥死廬墓,刲肌斷發事可舉。廬江無子誰與處,鸞誥騰光照鄉土。共憐令尹得貞妻,不道翰林生淑女。
時從詹尹策,龜短謝不能。中宵日耿耿,百慮幾環膺。終難雞鶩競,欣依黃鵠騰。一舉紆曲盡,再睹圜方徵。翻然忽自哂,反顧得其恒。定志惟茲履,順常豈無朋。鞿羈亦何悔,樂此不為懲。
送別都門臈已殘,朔風吹雪思漫漫。計程中路逢新歲,拜命南京復舊官。潮落秦淮江月小,帆開揚子海天寬。鳳池諸老應無恙,千里憑君一問安。
春雨蛟龍變,不妨苔蘚侵。蒼蒼孤直者,空洞本無心。
淮南淮北萬重山,懸瓠城高紫翠間。月旦有評鄉俗美,農桑無隙訟庭閒。青云驥足當千里,紅日龍樓在九關。好竭明清贊欽恤,對花翹首望君還。
力盡肩頭腹又鳴,一盂冷飯拌殘羹。朱門酒肉香如許,獨立風前不忍行。
十日得一雨,今晨初入秋。薦饑期一稔,嘉遁樂三休。綠茁晚菘圃,黃收先稑疇。太平耕鑿好,群盜勿相讎。
羅浮山下梅梢月,素質湘裙淺淺妝。昨夜嫦娥初出浴,桂華不敢妒清香。螺女江頭春色多,孤根分瑞到南坡。當時豐度今猶在,清苦如君少奈何。
昨夜秦淮春水生,朝來合岸有波聲。春陰不散余寒在,雪積鐘山一片明。
小變春紅作淡妝,山亭初見一枝黃。醉中忽眩東籬眼,起視金錢著屐忙。
邢州計吏入長安,春色西山雪里看。天地容吾常落魄,風塵對爾一加餐。重來省署青云隔,不散關門紫氣寒。握手依然無長客,可知千載和歌難。
綿陽女兒語如歌,雙睫剪剪屯微波。似將欲笑孕梨渦,綠水青山明素羅。時立瀑側山之阿,霏霏水霧潤秋荷。先生芒履披青蓑,古人所愛今人訶。看山時少看人多,曾不一顧回眉蛾,歸去歸去奈伊何。
幾回相與嘆高才。忽報馭風來。誰道亟朝天闕,更能同上春臺。主人早晚,班聯玉筍,行聽連催。湖上飽賡新唱,思堂快瀉深杯。尊前賓主角多才。亦許我同來。詩思競翻三峽,酒狂欲拗連臺。身閑有限,莫辭光景,刻燭相催。沙路即看聯轡,上林趁賞流杯。
雨露朝來下九天,左魚還得舊青氈。莫辭去國逾千里,猶勝為郎動十年。客至何妨常有酒,民殘政自不須鞭。欲安遠俗惟無事,圣主休兵本息邊。
衲子向來元士子,詩僧遮莫更禪僧。不妨參透諸方得,別有宮墻第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