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舟次檢討奉使冊封琉球
孤懸鼊嶼海涯間,襟帶窮荒控百蠻。
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
自天宸翰龍鱗動,繞日珠旓豹尾斑。
底事皇華念將母,乘風歸路指刀環。
孤懸鼊嶼海涯間,襟帶窮荒控百蠻。
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
自天宸翰龍鱗動,繞日珠旓豹尾斑。
底事皇華念將母,乘風歸路指刀環。
琉球孤懸在大海邊的鼊嶼上,它連接著荒遠之地,控制著眾多蠻夷部落。它早已遵循中原的歷法,知曉正統的紀年,不知何時南北的中山國能統一?皇帝的詔書如蛟龍舞動,使臣的旗幟繞日,豹尾裝飾斑斕。為何使者汪舟次在奉命出使時還牽掛著母親,盼著乘風返程與家人團聚。
鼊嶼:泛指海島,這里指琉球。
襟帶:連接、環繞。
窮荒:荒遠之地。
百蠻: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正朔:指歷法。
中山:琉球曾有中山國等政權。
宸翰:皇帝的詔書。
珠旓:飾有珠子的旗幟。
豹尾:旗幟上的裝飾。
皇華:指皇帝的使臣。
刀環:“環”與“還”諧音,指歸期。
清朝時期,朝廷常派遣使臣前往琉球進行冊封等外交活動。此詩創作于汪舟次被派往琉球冊封之際,當時清朝國力強盛,注重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詩人寫詩為汪舟次送行,表達相關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為汪舟次出使琉球送行,突出了琉球的地理位置和朝廷冊封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情感豐富,既體現了國家層面的外交使命,又有人情味的關懷。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外交活動和文人的創作風格。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黃昏過別業,卻見舊山僧??婉{聊云息,鄉愁轉更增。水光浮夜月,林影散秋燈。隔苑聞寒犬,高軒醉懶乘。
葳蕤帳躲剡溪藤,誰道梅花冷似冰。夢入羅浮最深處,一團春色煖霞蒸。
疏雨冷風暮復朝,翠林紅萼知馀幾。十二闌干無限情,錦囊清晝閒焦尾。
自信功名骨相寒,西風長笑倚闌干。醉劉不用攜長鍤,盲夏惟應著小冠。遠寄高吟諧律呂,何由并駕接和鸞。楚山歸鳥憐毛羽,棲息一枝何處安。
遠遁繁囂才兩日。漲落金潮,滾滾催塵屐?;形蛱以礋o處覓。綺筵終必成離席。驛路尋常皆過客。萍影蓬蹤,交錯何由惜。訪水邀山渾自得。此情休向他生憶。
憶昔走馬尋丹丘,醉臥白云溪上樓。黃石橋東兩松樹,一夜水長到梢頭。
莫謂老人倨,須知孺子賢??臃俚湻搅?,誰有素書傳。
灶戶年年減,苛征可奈何。給符催起火,輸賦仰晴波。民困官誰察,兄賢政必和。雖云綱有本,久例剋除多。
溶溶院落月三更,此影如何畫得成。一樹梨花雙白頰,詩人閑戶作清明。
可是茅岡太無賴,苦要錢足刺船行。卻聞官路相將近,便覺山輿陡頓輕。
就中偏許同音耗。一例誰能曉。有個人人靈復俏。攢星步斗,暗符顛倒。金書報。升降朝元道。碧虛仙眷重遷號。方喜圓明了。皓月堂前天風掃。晴空來往,我從玄教。仙無老。超越蓬萊島。
新秋亦已清,況是經雨后。良朋亦已歡,兼之敘故舊。集坐礙廣堂,深語達昏晝。率意口不擇,更端每錯謬。豈不或脫疏,亦自見骨肉。酒至各盈樽,責令引杯覆。佐以骰與枰,碎聲和檐溜。角技兩分曹,喧呶如相斗。令長酒政苛,屈卮法無宥。醉極喉吻焦,江水寒可嗽。
梵志死去來,魂識見閻老。讀盡百王書,未免受捶拷。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井底生紅塵,高峰起白浪。石女生石兒,龜毛寸寸長。若要學菩提,但看此榜樣。
水仙似怯難為弟,更著山礬數滿三。慚愧涪翁繼和靖,驚人詩句出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