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即景
禹甸蓄馀春,花明楝子辰。
麥瓜慈母祿,鹽豆稚兒珍。
蠶箔收鄰戶,牛車動隔津。
腰鐮期利用,先試伐荊榛。
禹甸蓄馀春,花明楝子辰。
麥瓜慈母祿,鹽豆稚兒珍。
蠶箔收鄰戶,牛車動隔津。
腰鐮期利用,先試伐荊榛。
華夏大地還留存著春天的氣息,楝花盛開的時候景色格外鮮明。小麥和瓜是母親給予的福氣,鹽豆是小孩子眼中的珍寶。蠶箔從鄰居家收回,牛車在河對岸啟動。腰間別著鐮刀期待能派上用場,先試著去砍伐荊棘。
禹甸:指中國。《詩經·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楝子辰:楝花開放的時節。
慈母祿:可理解為像母親給予的福澤,這里指小麥和瓜等農作物帶來的生活保障。
鹽豆:用鹽腌制的豆子。
蠶箔:養蠶用的竹篩。
隔津:河對岸。
腰鐮:腰間插著鐮刀。
荊榛:荊棘。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初夏時節身處鄉村,被鄉村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所感染,從而創作了這首描繪鄉村初夏即景的詩。當時鄉村生活以農耕和養蠶等活動為主,這首詩正是對這種生活的生動寫照。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初夏的景象和生活。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眾多鄉村元素展現鄉村生活的質樸與生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為我們了解古代鄉村初夏生活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虛白堂前合抱花,秋風落日照橫斜。閱人此地知多少,物化無涯生有涯。折得芳蕤兩眼花,題詩相報字傾斜。篋中尚有絲綸句,坐覺天光照海涯。
驛舍旗亭各渺漫,臨風踠地倩人看。陽關唱后多傷別,長笛吹來不耐寒。逝水遙憐隨落葉,柔條誰復系離鞍。天涯歲晏鄉心苦,折贈空嗟道路難。
舍策出云谷,謀舟問水源。共尋剡溪去,言訪辟疆園。開徑求羊至,升階蘭芷繁。呼童斸林筍,愛客倒山尊。懸榻夕還下,賜書時更論。為君留信宿,興盡未回轅。
浮蒼宛宛兩眉長,瀉碧汪汪一鑒光。山海相逢非浪語,小孤明日嫁彭郎。
山中朝來澗水平,黃梅雨歇松風清。仙翁采藥久忘世,野人卜居聊治生。耕煙閒放草間犢,伐木喜聞林外鶯。繡衣枉駕失迎候,賴有小兒知姓名。
世界有文學,少女多豐臀。雞湯代豬肉,北新遂掩門。
火云散盡晚風涼,曲澗流空草自長。蠶箔成絲秧貼水,數聲布谷為誰忙。
孑然身立望迢遙,一段寒腸借酒澆。恨是西風多寡意,于今不肯減霜毛。浮生客路苦淹留,孤獨之心與月謀。一片浮云遮又是,枉深寒里上寒樓。霜夜猶生落寞心,蔽簾愁弄指尖琴。無人肯識弦中味,奈向秋風句里吟。百無聊賴許愁生,高燭燒殘到五更。往事都教凝蠟淚,忍隨梆柝滴平明。霓虹燈晚照中宵,萍梗行藏是北漂。囊澀不堪賒酒綠,正愁白袷抵寒潮。
晨起驅雙犢,前行挾兩辀。偶沖寒雪去,如駕玉麟游。草樹千章列,川原一色浮。幾時還入覲,趨拜鳳凰樓。
秦晉山河咫尺間,繡衣人望下臺端。九重朝日辭龍袞,一道秋霜落豸冠。閶闔夜深飛夢繞,太行云近舉頭看。北風莫謾吹關雪,鷹隼元來不畏寒。
豐年稻熟村如畫,南國莼生水亦香。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長如在故鄉。樹影不隨流水去,荷香常帶遠風來。
山頂白云層,重來不見僧。人多收舍利,誰與續傳燈。謾說三番咒,徒聞最上乘。裴回雙樹下,何處覓南能。
玉汝于成豈謝難,邇來稍喜得閑寬。風儀灑落如道韞,詞筆溫柔同易安。說項幾曾遺后輩,誅邪真不負儒冠。從心所欲過七十,蒼狗白衣還靜看。
桂林繞郡皆奇觀,勝槩登臨此更多。五筦云山連越巂,百蠻溪水匯牂牁。籓垣愧乏涓埃補,歲月真成漫浪過。只把新詩當遺愛,他年留與野人歌。
陸氏登三閣,源明出一麾。清聲光漳浦,便道拜長基。赤子歌來暮,同寅賦去思。西銘功用大,佇驗順寧詩。大陸登三閣,源明出一麾。臨軒親策后,上冢過家時。秋色吳山外,春風漳水涯。斯文交獨厚,羌賦送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