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庵四首 其一
油燈已暗忽微明,
石鼎將乾尚有聲。
衲被蒙頭籠兩袖,
藜床無地著功名。
油燈已暗忽微明,
石鼎將乾尚有聲。
衲被蒙頭籠兩袖,
藜床無地著功名。
油燈已經昏暗卻忽然又微微亮起來,石鼎里的水快要燒干了還在發出聲響。用衲被蒙著頭,籠起兩只袖子,在這簡陋的藜床上根本容不下追求功名的念頭。
宴坐庵:詩人所處的地方。
石鼎:石制的煮茶器具。將乾:快要燒干。
衲被:僧人所穿的用碎布補綴而成的被子。
藜床:藜莖編成的床,指簡陋的床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相對寧靜、遠離世俗的環境,可能是在經歷了一些人生起伏后,對功名利祿有了新的感悟,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來傳達情感,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
孤山抱寺徑通幽,為卜前程客叩頭。端坐如來終不語,自看無定水南流。
酒酣拔劍悲生事,病起扶藜踏淺莎。逆旅正如蝴蝶夢,還家試聽扊扅歌。
空館秋偏寂,窮途旅易哀。砌蟲迎夕動,塞雁預寒來。肱已經三折,腸應倍九回。愿逢吹律者,坐使積陰開。
檢點殘春又一年,鼓鼙聲里落花天。荒村三日無焚掠,恐是黃巾亦禁煙。
天北天南兩戰云,心搖萬帳壓青門。軍前倒曳崔邪利,馬上生逃賀六渾。東晉衣冠名士賊,西園水竹老人村。系鈴虎項隨宜解,仁獸騶虞有道存。
今作塵埃奔走人。今日桐城王刺史,異時遺愛在吾州。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
一笛西風急,寒江欲二更。渡頭人影寂,浩月送歸程。
池光搖赤日,魚性正懷新。汲井翻銀浪,清渠蹙翠鱗。桔槔看物變,升斗笑波臣。試問臨流者,蘭亭第幾人。
我行煙霧中,不復辨原陸。幽幽聞雞犬,隱隱見松竹。田家迷遠近,阪路有崎曲。已覺瞻望勞,誰云往來熟。
皇城燕,皇城燕。朝朝暮暮時相見。去年哺子白玉階,今年落羽黃金殿。雙雙斜掠東風飛,不識春光幾回換。天門十二去還來,香泥時涴龍盤硯。可憐鸚鵡解能言,十年不見昭陽面。
幽棲忘聲利,抗志惟云泉。澄神以內照,白首甘草玄。既混釣耕侶,詎希冠蓋賢。魄化名未泯,塵凝榻尚懸。服膺先民訓,委順安其天。誄文太史述,遺經門人傳。息蔭樹繞屋,資生瓜在田。掩棺諒靡憾,況乃獲歸全。孔曾皆一轍,此理豈今然。
林屋虛寒半掩扉,野情偏稱綠荷衣。柳風乍起燕雛軟,梅雨初晴荔子肥。歲月無情催客老,溪山有意待君歸。浮沉世事何須問,好整綸竿坐釣磯。
風雨連朝惡,馀寒尚襲衣。鶯花經目老,車馬及門稀。自喜一心靜,休論萬事非。任渠群燕雀,終日傍檐飛。
雙龍蜒蝘抱珠迎,講院天開屬地生。頓使衣冠成揖讓,閭閻千載息頑爭。
聞說鳳凰新茗香,正思巖壑洗詩腸。兩三道友五更月,六十里程千仞崗。共就飛泉烹活水,細分雪片下煎湯。座中誰學玉川子,七碗未乾歌抑揚。荷塘風軟透花芳,新雨初晴夜氣涼。玩月聽蟲嘗異品,呼朋喚伴擺茶場。蟹湯淋罐輕除沬,玉乳浮甌微泛黃。澗底高山誰更勝,評香論色興添長。此身不枉為潮人,三歲耽茶直到今。閩國烏龍成摯友,粵山白葉結知心。兩甌餐后清喉吻,數盞夜闌偕暢吟。日日未曾離此物,斯生常藉慰幽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