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旨畫羊
三百群中見兩頭
依然禿筆掃驊騮
朅來清遠吳興地
忽憶蒼茫敕勒秋
南渡銅駝猶戀洛
西歸玉馬已朝周
牧羝落盡蘇卿節
五字河梁萬古愁
三百群中見兩頭
依然禿筆掃驊騮
朅來清遠吳興地
忽憶蒼茫敕勒秋
南渡銅駝猶戀洛
西歸玉馬已朝周
牧羝落盡蘇卿節
五字河梁萬古愁
在三百頭的羊群中只畫出兩頭,依然用禿筆如掃驊騮般有力。來到這清幽遠闊的吳興之地,忽然回憶起蒼茫的敕勒川秋日。南渡的銅駝仍眷戀著洛陽故都,西歸的玉馬已朝見新的王朝。牧羊的符節毛盡仍守蘇武氣節,河梁送別五字詩寫盡萬古離愁。
禿筆:用禿了的筆,此處形容用筆簡練蒼勁。
驊騮(huá liú):古代名馬,此指畫羊筆法如繪駿馬般剛健。
朅(qiè)來:來到。
敕勒秋:化用《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的蒼茫秋景,代指北方草原。
銅駝:西晉洛陽宮前銅駝,《晉書》載索靖預言“銅駝荊棘”,后喻故都淪陷。
玉馬朝周:典出《竹書紀年》,商亡后微子持玉馬朝周,喻改朝換代。
牧羝(dī):蘇武牧羊,《漢書》載其持節牧羊十九年,羝指公羊。
蘇卿節:蘇武的符節,節旄脫盡仍堅守氣節。
五字河梁:指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為五言送別詩經典。
趙承旨即趙孟頫,宋宗室后裔,入元后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此詩為其題畫之作,創作于元初。時南宋已亡,趙孟頫雖仕元,內心仍存對故朝的復雜情感,借畫羊追憶北方草原(敕勒秋)與故都(洛陽),暗含遺民之思與氣節之嘆。
全詩以畫羊為引,串聯歷史典故與個人感懷,既贊趙孟頫畫技簡練蒼勁,更借“銅駝戀洛”“蘇卿持節”等意象,表達對南宋滅亡的痛惜、對堅守氣節的推崇,是元初遺民文學中融合藝術鑒賞與歷史悲情的佳作。
澍雨昨宵漲小池,曉來庭院綠參差。兒童報道蔬堪摘,便好邀賓賞歲時。
林扉過雨曉風開,曲徑花香碧澗回。一卷道書尋未得,山禽飛過竹梢來。
翠裊茶煙鄙吝消,酒邊人語破清寥。聯翩夢影輕于蝶,幽約詞心剝似蕉。愁自遣,韻同敲。漫從當下溯前朝。通靈只在無言處,花雨香云一例飄。
風雨打黃昏,啼殺滿山杜宇。到得人間春去,問英雄何處。桃紅李白競春光,誰共殘妝語。最是梨花一樹,照誰家庭戶。
竇灌守窮交,意氣相引重。豈知種瓜人,不作東陵夢。生平百戰心,輕為一朝用。東鄰車馬闐,西鄰簫鼓唝。無嗔親戚往,自忍魚鰍弄。北溟云濤興,不由汝操縱。
雨過西風作晚涼,連云老翠出新黃。清芬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
渺黃昏、亂煙殘水,驚心又聽簫鼓。飛瓊舞罷河山改,縹緲玉塵隨步。春莫誤,看如此清寒,豈是東風絮。孤懷倦旅,盡柏盞留更,糝盆照夜,倚枕自凄楚。虹橋路,煙景家家戶戶,流離知在何處。故鄉慣說蘋洲好,誰料故鄉非故。今且去,問如此江湖,怎寄閒鷗鷺。隔墻笑語,正共祝明年,時和歲稔,一再瓣香炷。
羅浮仙子脫塵緇,遠訪湘江鼓瑟妃。擬結歲寒冰霜操,不妨幽鳥占南枝。
幽人臥南窗,支床伏穹龜。白墮意冥契,黃庭心暗追。身閑有馀適,國病何當醫。此事姑棄置,溪光掛屏帷。顧影或自笑,問言子從誰。
古來難覓是知心,曠世襟期感慨深。造次陳馀方解印,從容楊震卻懷金。
得請歸來恩許閒,細窺書卷飽看山。四郊卻道無禾黍,又為饑人不解顏。
閉門吟詠學饑鳶,孤興高情自一天。清景惟詩收拾得,黨家粗俗亦徒然。不熏被煖知風定,未曉窗明覺雪深。一夜小齋清不寐,詩成旋教小童唫。滿天星斗曉來收,萬丈瑤臺夢里游。物到歲寒偏耐看,一軒松竹不勝幽。明河清淺護溪沙,白鶴歸來處士家。雪與寒梅有成約,夜來才放兩三花。詩翁老去不禁寒,日在柴門已返關。清曉家僮呼我起,墻頭驚失夜來山。
萬松如蓋擁祥煙,百尺名臺聚兩川。歲歲春風吹杖履,與君同醉玉樓前。
盤根得地,澗底雙龍睡。怪道空山無鬼魅,亙古霜鋒長淬。蘚階騷魄深埋,千年我又重來。擷取神光歸去,故園珠孕靈胎。
畫史當年亦奮庸,園情猶共墨花濃。土酥辣玉真堪羨,菜色何人動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