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懷古
清水塘邊余闕祠
云霄浩氣凜須眉
英姿颯爽猶橫槊
古砌荒涼只斷碑
鶴化千年非故國
雞鳴十廟不同時
皖江便是田橫島
義士悲歌為涕洟
清水塘邊余闕祠
云霄浩氣凜須眉
英姿颯爽猶橫槊
古砌荒涼只斷碑
鶴化千年非故國
雞鳴十廟不同時
皖江便是田橫島
義士悲歌為涕洟
清水塘邊坐落著紀念余闕的祠堂,他的浩然正氣直沖云霄,須眉間仍透出令人敬畏的英氣。當年英姿颯爽橫握長矛的模樣仿佛還在眼前,如今古老的臺基卻只剩荒涼的斷碑。千年時光流逝,昔日的故土已面目全非;十廟的雞鳴聲,也不再與從前同步。皖江就如同田橫島一般,忠義之士的悲歌,讓人忍不住落淚。
余闕祠:紀念元代忠臣余闕的祠堂。余闕(1303-1358),字廷心,元末任安慶守將,城破后自刎殉國,追封豳國公。
凜須眉:凜,令人敬畏;須眉,代指男子,此處指余闕的英雄氣概。
橫槊:橫握長矛,典出曹操《短歌行》“橫槊賦詩”,喻指武將的豪邁姿態。
鶴化:用《搜神后記》丁令威化鶴歸遼的典故,喻時間流逝、世事變遷。
田橫島:秦末田橫率五百義士困守海島,拒降劉邦而自殺,后以“田橫島”代指忠義之地。
此詩應為詩人游覽皖城(今安徽安慶)時,憑吊元代忠臣余闕祠所作。余闕殉國后,安慶百姓建祠紀念,詩人通過古跡追思其忠義,結合歷史變遷抒發感慨。
全詩以“懷古”為核心,借余闕祠的今昔對比,贊頌忠義精神,感慨歷史無常。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詠史懷古詩,展現了詩人對英雄的追慕與對歷史的思考。
堤長交柳蔭,橋狹束荷香。掩戶回逋客,憑欄狎漫郎。
鄭公龍變不容親,猶有先生不絕塵。定力不為生死動,始知天地有閑人。
仙衣自種一池荷,采采青黃當綺羅。怪底邇來秋氣早,水禽飛去曉霜多。
紅衣翠蓋玉闌邊,一曲新涼聞采蓮。芳潤似擎金掌露,清芬疑惹御爐煙。主人元是瀛洲客,勝賞真成陸地仙。別后難忘定何處,一樓風雨五更前。
壇可臨,奠可歆。對氓祉,鑒皇心。
山似龜形古戍西,路人到此欲稽疑。刳腸鉆灼猶難信,頑石何緣解有知。
崇岫控越徼,巍鎮峙郊甸。崒嵂億劫馀,迢遞百里見。疏嶺何岑峭,陽林郁蓊茜。峻擬玄天平,俯闞海日炫。化城依層顛,拂策陟遙峴。逢槎舊術迷,遭石新磴轉。始至嵐陰豁,暫息崖光顯。露翳若木莖,風墮曇花片。鳥啼谷互答,竹亞露猶泫。沖襟挹恬寂,素想協游衍。靜惟迦葉智,默溯龍樹辨。十喻總歸空,六塵原不眩。清朝意蕊凋,縞夜心蓮現。歲月紛遞馳,棟宇幾遷變。鶴往臺草荒,龍去井泉淺。刻桷鼯鼠啼,雕梁蛛網罥。感物置安排,看云悟舒捲。結桂緒方遙,攀蘿情莫展。景協賞為美,慮澹機自遣。愿總塵外轡,謝此區中戀。
嚴嚴齋居,清廟之側。高明澄肅,靡雕靡飾。帝時恭默,對越秉誠。有赫鑒觀,錫祚萬齡。
忽聞車馬下天來,擁術闐衢撥不開。六十七年無此客,灶前老隸亦驚猜。
八字競乘風,斜張扇子篷。飛揚紛水客,出沒一梢公。海自三門入,洋教百貨通。橫江諸大艔,最是粵船雄。
秋風槭槭澹林暉,煙靄昏昏失翠微。一段莼鱸江上興,蓬窗岑寂夢魂飛。
倦客風塵未息機,雙旌馬首趁殘暉。滹河水落魚龍靜,汳澤春多雁鶩歸。黑發虛名慚敝帚,青山獨往泥征衣。芙蓉玉笥菟裘計,老大空悲愿每違。
迥望場中百尺竿,趫材飛捷過跳丸。垂堂亦有千金子,不敢中衢徙倚看。孑孑危橦突倒投,負材驕壓漢場優。如何日到危身地,只丐旁人一笑休。
飛雪無聲點畫闌,樹頭春意已含酸。天公為促調羹早,故遣狂風昨夜寒。
將軍何日,去筑受降城。三萬騎,貔貅虎,戮鯢鯨。洗滄溟。試上金山望,中原路,平于掌,百年事,心未語,淚先傾。若若累累印綬,偏安久、大義誰明。倚危欄欲遍,江水亦吞聲。目斷蘋汀。海門青。停杯與問,焉用此,手雖子,積如京。波神怒,風浩浩,勃然興。卷龍腥。似把渠忠憤,伸懇請,翠華巡。呼壯士,挽河漢,蕩欃槍。長算直須先定,如細故、休苦營營。正清愁滿抱,鷗鷺卻多情。飛過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