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書事十首 其五
息擔秋云季,扶犁夏欲中。
園林初畏日,里巷只雌風。
餅粥慳鱐脯,醯鹽劣韭蔥。
藕絲冰水舊,誰識少陵翁。
息擔秋云季,扶犁夏欲中。
園林初畏日,里巷只雌風。
餅粥慳鱐脯,醯鹽劣韭蔥。
藕絲冰水舊,誰識少陵翁。
放下擔子時正值如秋云般清爽的時節,扶著犁耙夏日已到中期。園林里開始畏懼烈日的炙烤,街巷中只有柔弱的風輕吹。餅粥里難見干魚的蹤影,醋和鹽的質量還不如韭菜大蔥。藕絲冰水是從前的舊物,有誰能理解我這少陵老翁的心境。
息擔:放下擔子。
秋云季:形容天氣如秋云般清爽,或指時節接近秋季的云氣狀態。
夏欲中:夏季已到中期,即仲夏。
雌風:柔弱之風,典出宋玉《風賦》,指庶人所受的微弱之風。
慳(qiān):缺少、吝嗇。
鱐脯(sù fǔ):干魚。
醯(xī):醋。
藕絲冰水:指用藕絲制成的冷飲,舊物,可能指過去常見的消暑之物。
少陵翁:杜甫自稱“少陵野老”,此處或為詩人自指,表達孤寂。
此詩應為詩人于仲夏時節觀察農村生活后所作。時值夏日中期,農忙正盛,百姓生活清苦,詩人通過細膩的生活片段,反映當時民間飲食簡樸、生計不易的狀況,同時暗含自身心境的孤寂。
詩以仲夏為背景,通過農忙場景、炎熱環境與飲食匱乏的描寫,展現農村生活的艱辛,尾句“誰識少陵翁”借杜甫自喻,深化了對民生的關切與自身不被理解的感慨,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棲遁云巖下,無人到此邊。 階庭穿蚓穴,窗戶蠹蝸涎。 寂寞春將老,淹留月再弦。 羈愁知幾許,素發挽華巔。
緒風款冬心,零雨補月額。方寒節候遲,沿溪葉未脫。
同居四五人,先期戒朝秣。言從萬瓦外,一快霜野闊。
澄水面可照,疏芳聊手掇。紲林企單椒,望見久莫達。
瞻前及翠微,顧后已木末。食單先僧廚,小憩倚寺闥。
蕩胸遠天開,舒眼四望豁。臨賀送寂寥,瀧吏戲乖剌。
滮彼南溪水,東北流活活。獨葆在山清,皎然不敢奪。
歸騎鐘魚催,來徑羊牛括。待渡尋鹿場,植援聚魚沫。
山醉習氏池,柳記袁家渴。人村暖可親,舊篳戀難割。
長江大艑重,清湘雁程遏。勝境無窮探,所嗟故鄉越。
力田巧機事,利器由心匠。 翩翩轉圜樞,袞袞鳴翠浪。 三春欲盡頭,萬頃平如掌。 漸暄牛已喘,長懷丙丞相。
推挽人摩肩,展轉石礪齒。 殷床作春雷,旋風落云子。 有如布山川,部婁勢相峙。 前時斗量珠,滿眼俄有此。
吟情苦欲愁肝腎,至味酸留在齒牙。五夜鐘鳴身一葉,蘭亭真本落誰家。
谿頭夜雨足,門外春水生。 筠籃浸淺碧,嘉谷抽新萌。 西疇將有事,耒耜隨晨興。 只雞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文詞洗伐絕紛拿,冷最清腴澹最華。佳處焦山有脩竹,春深沅水望桃花。
謀養何須蠹倉米,埋名生怕虱朝官。更除可語西山石,但有生平一謝安。
肯卑全才天意殫,孤貧都道假年難。盡窮目力借書讀,作客歸來無鋏彈。
深閨悄。葉落梧桐秋欲老。攬鏡愁多少。闌干憑遍西風掃。
情渺渺。試問菊花期,還是霜前好。
浮云漠漠草離離,淚濕春衫鬢腳垂。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鐘隨野艇回孤棹,蟬曳殘聲過別枝。青冢路邊南雁盡,問君何事到天涯。
與君別約記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 屈指別來今幾載,愁心一倍長離憂。
青陽播林麓,百卉生光妍。 如何空谷資,尚爾霜霰纏。 守節抱苦貞,豈不幽且寒。 由來松柏性,羞學桃李顏。
金吾持戟護軒檐,天樂傳教萬姓瞻。 樓上美人相倚看,紅妝透出水晶簾。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人笑語和。 月影殿開聞曉漏,水晶簾卷近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