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元日十首 其四
北關南蕩霽華開,
輦御端門肆眚回。
野老相逢談圣德,
散齋蔬素到燔柴。
北關南蕩霽華開,
輦御端門肆眚回。
野老相逢談圣德,
散齋蔬素到燔柴。
北關與南蕩一帶,雨過天晴,光華綻放;帝王車駕從端門出發,執行赦免后返回。鄉村老人們相遇,紛紛談論皇帝的圣明仁德;從散齋時的素食,一直到燔柴祭天的儀式,都井然有序。
霽華:雨后或雪后初晴的光華。
輦御:帝王的車駕。
端門:宮殿的正門,此處代指宮廷。
肆眚(sì shěng):赦免罪行,指帝王在元日施恩赦免。
野老:鄉村中的老人。
散齋:古代祭祀前的齋戒方式,需獨居、素食,但不如“致齋”嚴格。
燔柴:古代祭天的儀式,將玉帛、犧牲等置于柴上焚燒,以通神靈。
此詩為“丁卯元日”即丁卯年正月初一所作。古代元日(正月初一)是重要節日,帝王多有祭祀、赦免等活動以祈福施恩。詩中“輦御端門肆眚”“散齋蔬素到燔柴”等細節,反映了宋代(或同時期)元日的宮廷禮儀與民間習俗,詩人通過記錄這一場景,側面展現當時社會的安定與帝王的德治。
全詩以元日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象、帝王活動、百姓言談與祭祀儀式的描寫,展現了政通人和的盛世氣象。語言質樸,內容貼近生活,既記錄節日習俗,又暗含對帝王德政的稱頌,是一首兼具紀實性與抒情性的元日即景詩。
油壁香車載別愁,
繞城駿馬霎時休。
不堪更向城東路,
細草垂楊盡帶秋。
佳什能消十斛愁,從今不作杞人憂。
修齡未可將錢買,短景惟應秉燭游。
海上魚龍隨變幻,江干鷗鷺為勾留。
菽莊松柏如人壽,杖履從公入壑丘。
我夢在蘭舟,
曉從潤州過。
見竹過問主,
白云正高臥。
少侍武皇親幸時,天閑赤驃尋常騎。當圍一箭落雙隼,萬口嘖嘖稱男兒。
天山夜搗單于壘,茐嶺朝傾頡利師。琵琶帳底金鑿落,刁斗營前鐵蒺藜。
穰苴豈解知合變,孫武何曾識偶奇。當時只擬名不朽,誓向藁街懸賊首。
相如白璧還奉君,晉鄙兵符奪懸肘。謾說三徵出草萊,誰誇百步穿楊柳。
運籌不數張文成,決計浪傳陳戶牖。長笑廉頗惟善飯,也知樊噲徒誇酒。
蹉跎世事若浮云,閫外傳喧寂不聞。帳下爭趨新號令,道傍誰識舊將軍。
對客龍鐘羞講武,逢人磬折學談文。壁上蟏蛸翳雙劍,門前鳥雀散三軍。
愿得子方憐老馬,還同魏尚敘前勛。
幽襟懶與世為緣,
覓得云窩正好眠。
茆屋結來高枕臥,
何煩花雨散諸天。
州來推博物,伯始貴中庸。
論道宜黃發,銘功遍景鐘。
龍門馀舊客,馬鬣悵新封。
后世瞻遺德,南山萬丈峰。
佳人五色縷,
道士張囊符。
瘦臂不中系,
百邪何用驅。
秋風楖櫪兩肩橫,草履猙獰布袋輕。
滄海無蹤魚有腹,白云有路鶴無情。
行當野雪衣偏薄,吟向寒梅句亦清。
老夢獨能追去處,依稀猶見弟和兄。
杜陵昔上鳳凰臺,獨念鳳雛乏食來。
捧血為泉心竹實,愧身無肉骨茅柴。
鳳兮奇瑞非凡鳥,甫也孤忠不世才。
但得于時有微補,誰從頂踵惜涓埃。
夙夜徵車發,侵曉近田廬。舉手問田夫,今歲田何如?
田夫前致語,蟲食已無余。嗟我同婦子,黽勉事新畬。
三月谷方貴,不食種污菹。五月常揮汗,稱貸自耘鋤。
七月禾苗起,穰穰望滿車。忽遭此蟲食,昔望今已虛。
何以供賦稅,何以為糇糈?妻孥恐不保,誰能守歸閭?
凄涼語不絕,策馬入邱墟。谷葉盡委地,惟有穗疏疏。
蟲食猶不已,蔓延及草苴。無能畀炎火,捉蟲強吞諸。
與其害民命,無寧且食余。田夫視亦嘆,與之共欷歔。
殷勤囑田夫,莫為秋作沮。露白已八月,蟲死金風噓。
努力崇勤儉,糗飯更草茹。藨蓘有豐年,不必苦躊躇。
閑游靈沼送春回,
關吏何須苦見猜。
八十衰翁無品秩,
昔曾三到鳳池來。
家近亂山根,日高懶啟門。
樵歌云外唱,胡曲句前論。
路僻無人到,庭荒有蘚痕。
蕭蕭巖石畔,祇么老煙村。
井岡向以揭竿名,星火周原燎已成。
應有吟旌三宿地,難忘戰壘卅年情。
江山慷慨酬風雅,筆墨淋漓洗甲兵。
書劍飄零空健羨,飛熊翔鳳座中英。
一花一葉尋常怨,
惱我沉吟萬古情。
打散天涯芳草夢,
寺樓鐘鼓太凄清。
杲杲朝曦正在東,文心詩耳一時聰。
學當鼎盛猶無敵,才過頤期想更工。
此去宦游談笑里,后來家慶畫圖中。
俾昌俾乂詩人事,不似荒虛漢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