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壽老往云間行化
天平船子過華亭
舍衛城中次第行
留取缽盂歸院洗
東巖新出一泉清
天平船子過華亭
舍衛城中次第行
留取缽盂歸院洗
東巖新出一泉清
天平山的船兒載著壽老渡過華亭,在云間的城鎮中依次行化傳法。暫且留下缽盂等法器回寺院清洗,東巖新近涌出的泉水清澈如鏡。
天平:可能指天平山,在今江蘇蘇州,此處或代指壽老出發之地。
華亭:古地名,今上海松江一帶,即詩題中“云間”。
舍衛城:古印度佛教圣地,此處借指云間的城鎮,代指壽老行化之地。
次第:依次、逐一。
缽盂:僧人盛放食物的陶制器皿,此處代指法器。
東巖:寺院附近東邊的山巖;新出:新近涌出。
此詩為送別壽老前往云間(今上海松江)傳播佛法而作。壽老或為當時禪僧,詩人與其交好,故以詩記其行化之事,反映宋代佛教在江南地區的傳播情況及文人與僧人的交游。
全詩圍繞“送行化”展開,前兩句寫壽老行程,后兩句以洗缽、清泉作結,既點明行化之務,又以自然之景喻佛法清凈,主旨鮮明,風格淡遠,是宋代僧俗交游詩的典型之作。
曉寒楊柳綠如濡。園林新雨馀。紫苔成暈上階除。日高庭院。
驟雨狂風日夕并,農夫淚眼幾時晴。中秋賞客南樓上,唯恨頑云蔽月明。
習書來自滸黃州,南北相關事可憂。弓手寨兵差發了,民丁個個是貔貅。
我坐名過實,歡嘩自招損。汝幸無人知,莫厭家山穩。
徙倚荒臺畔,潺湲瀑水飛。因看江左右,卻憶華山畿?;剃巺兂?,為云晚岫歸。凄其前代事,端使勝情微。
秋光將老。黃花開早。露浥清曉,金錢萬疊猶小。簪遍碧云鬟,壓倒烏紗帽。更把來、玉觴同釂。過□添爐鼎,朱顏愈少。壯道骨,長仙風,養成靈寶。今日去登高,謾說龍山好。悄不如、自家蓬島。
偏是一春憔悴,被人閑賦陽臺。扇遮微雨傍墻回?;ㄐ赔藕?。繡果未成雙荔,打鴉摘盡新梅。暗占胡蝶卻飛來。睡起斜陽猶在。
秦鞏諸山天下美,相君愛山心獨喜。商侯落筆圖畫里,盤回咫尺藏千里。遠山天際抹修眉,近山淡黛連云起。下有百尺清溪水,石闌木盾懸崖底,時見行人去如蟻。危橋吹斷橫沙尾,村落林園接遐邇。云中世家重釋流,東刈凌虛構華侈。撾鐘擊鼓兩巖間,西刈輝煌賀蘭氏。商周遺俗亦在耳,豈無當時隱君子。我欲追游繭雙趾,卻愛孤舟岸旁艤。商侯商侯巧能擬,安得從之慰我思,呼酒盡掃溪藤紙。
霧雨冥濛春暗回,柳芽未吐已含苔。池魚久伏猶思動,石壁和云亦漸開。運會或隨樞斗轉,陰寒休怯越兵來。高情誰似周居士,參透天心向早梅。
楚山修竹云團欒,伶倫截管飛青鸞,美人一曲憑雕闌。憑雕闌,弄纖手,落梅花,折楊柳。
拳石以為山,勺水以為池。我觀于世間,何者非兒嬉。
一種相思兩地愁。
青春易過,白日難留。始見新年,又將一月。生死事大,人皆知之。了得生死,能有幾個。拄杖子了得死生,古今日月磨礱他不得。天堂地獄龍罩他不得,六道四生留連他不得,祖師言句羈絆他不得。如師了王,自在無畏。哮吼一聲,群狐屏跡。有時橫按孤峰頂,鐵眼銅睛不敢窺。
客。鯨鯢起,滄溟拆。藩籬外,生仇敵。帳高門、廣廈鹿場麋跡。大澤猶纏蛇豕氣,旸烏未放乾坤白。細看來、還自有青山,長如昔。
驪山復道凌紫煙,云旓翠花晴拂天。君王先乘照夜白,龍光射日金洄旋。太真猶憑花韉立,思入遙情迷曙色。暖香滯態嬌若云,爛熳春風扶不得。楊花縈楹定誰主,蜀道漁陽總塵土。人間千古恨丹青,回首開元淚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