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倪迂畫二首
剩水殘山好卜居,差憐院體過江馀。誰知簡遠高人意,一一毫端百卷書。
錫山無錫是無兵,怪得倪迂不再生。但有煙霞填骨髓,可知吾法本同卿。
剩水殘山好卜居,差憐院體過江馀。誰知簡遠高人意,一一毫端百卷書。
錫山無錫是無兵,怪得倪迂不再生。但有煙霞填骨髓,可知吾法本同卿。
第一首:殘山剩水的景色正適合選擇居所,可惜院體畫的余風還留存于江南。誰能理解這簡約深遠中蘊含的高人意趣,每一筆都凝結著百卷詩書的深厚底蘊。第二首:錫山所在的無錫沒有戰亂紛擾,難怪倪迂這樣的高士不再出現。只要煙霞般的自然意趣深入骨髓,便可知我的藝術法則本與你相通。
倪迂:元代畫家倪瓚(號云林),性狷介迂闊,人稱倪迂。
剩水殘山:指山河破碎之景,此處或指倪瓚畫作中荒疏簡淡的山水意象。
院體:宋代宮廷畫院風格,多工麗精細,與倪瓚簡遠的文人畫形成對比。
過江馀:指南宋院體畫風南渡后的余續影響。
簡遠:簡約而意境深遠,倪瓚畫作的典型風格。
毫端:筆端,代指繪畫創作。
錫山:江蘇無錫錫山,因周、秦產錫得名,漢后錫竭,故無錫。
無兵:無戰亂,無錫因地理或時勢較為安定。
煙霞:代指自然山水的意趣,亦指繪畫中蘊含的超脫情懷。
吾法:作者自指的藝術理念;同卿:與倪瓚(卿)相通。
此詩為題詠元代畫家倪瓚畫作而作。倪瓚(倪迂)生活于元明之際,因戰亂避世,畫作多荒疏簡遠,反映文人超脫情懷。詩中'剩水殘山'或暗合元明易代的亂離背景,'錫山無錫是無兵'則以無錫的安定反襯倪瓚不再出現的遺憾,體現作者對倪瓚藝術的追慕及對文人畫精神的認同。
詩題倪瓚畫作,首章肯定其簡遠風格超越院體,強調藝術底蘊;次章以無錫無兵、煙霞入髓,點明藝術精神相通。全詩緊扣畫境,既贊倪瓚之高,亦抒自我襟懷,是文人題畫詩中論藝抒情的典型。
弱喪為雜役,罔瀁求五芝。
碩真因誕德,結藻太玄側。
我欲贈夫子,馨香無可植。
茍能一有心,何必芝可食。
舟行紅水黑溝間,
蜃氣噓成海面山。
風靜滄波平似鏡,
東南一抹是臺灣。
舊夢湖南春雨空,
高歌無地望崆峒。
囊中自有江山在,
亂采鶯花入變風。
樂游春苑望鵝毛,
宮殿如星樹似毫。
漫漫一川橫渭水,
太陽初出五陵高。
茜袂黃眉出滿城,賢侯游豫順民情。
鼓聲足驗村田樂,月色遙占輦路晴。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聞京尹折蓮棚。
祠官一瓣無它祝,但愿旄頭盡掃清。
客倦南來路,
河分向北流。
明朝望鄉淚,
流不到江頭。
春陰多誤花時節。昨夜東風猶有雪。那知天意著詩情,新見虎山橋上月。
十年舊賞音塵絕。重賦橫枝和淚折。凄清心事付紅簫,暗惜歌前人近別。
喚仗紫宸披曉靄,
退朝清燕坐晴霏。
簡編有味爐熏永,
鈴索無聲漏箭稀。
愿作鴛鴦不羨仙。劉郎風度尚翩翩。揚州小別忽經年。
竹檻燈窗何處是,蘭情蘭眄總依然。千金未許貯嬋娟。
軋軋機杼聲,漠漠空天雪。
操作入中宵,十指皆皴裂。
積絲匹難成,不忍中道絕。
著此縞素裳,怡然矢同穴。
孤兒髫齔年,欲令就外傅。
大者陶性情,次亦理章句。
寧云致通顯,不敢隕故步。
爾父有殘書,慰母在寒素。
杏花如雪滿長安,起視星河夜未闌。為惜秾華宛相似,臨風先折一枝看。
坐看冰輪碾玉池,夜深欲去更遲遲。廣寒宮里誰為伴,特為姮娥住少時。
白頭相聚浣花村,坐久渾忘苜蓿盤。
萬樹秋聲回落日,九天涼雨送清尊。
鵲橋縹渺銀河路,庭竹蕭森綠雪軒。
此日紛紛論乞巧,天工沉默總忘言。
鼓吹轟轟袒半肩,
龍樓香噴益州船。
有時亦腳弄明月,
踏破五湖波底天。
朝陽入洞房,春氣吹花暖。
一心托明鏡,照人光不滿。
三歲刺雙鸞,神態盡委婉。
寧辭針線勞,而使華翎短。
勘書窗下松明火,
采藥溪頭槲葉衣。
只在人間人不識,
秋風又見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