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桃花二首
宜春苑里占春多,爛熳紅霞發早柯。卻憶禁林成徑處,云扶步輦一經過。
灼灼宮桃濕露華,人間萬樹失芳葩。有時源上隨流水,盡日天邊自雨花。
宜春苑里占春多,爛熳紅霞發早柯。卻憶禁林成徑處,云扶步輦一經過。
灼灼宮桃濕露華,人間萬樹失芳葩。有時源上隨流水,盡日天邊自雨花。
第一首:宜春苑里的桃花占盡了春光,爛漫如紅霞在早發的枝條上綻放。回想起禁苑桃林小徑處,曾有云氣簇擁著帝王的步輦輕輕經過。第二首:鮮艷的宮桃沾濕了露水,人間萬株花卉都失去了芬芳。有時隨流水漂向桃花源源頭,整日里像雨一般自然飄落。
上苑:皇家園林。
宜春苑:漢代宮苑名,此處借指唐代宮苑。
占春多:占盡春光。
爛熳:同“爛漫”,色彩鮮麗。
早柯:早發的枝條。
禁林:帝王的園林。
步輦:帝王乘坐的人力車。
灼灼:鮮艷貌,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露華:露水。
芳葩:香花。
源上:暗指桃花源源頭,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
自雨花:自然飄落如雨花。
此詩當為唐代詩人游賞皇家園林時所作。上苑(皇家園林)是帝王游幸之地,詩中“步輦經過”暗合帝王行跡,或作于春日宮苑桃花盛開之際,通過描繪桃花盛景展現宮苑之美。
全詩分詠宮桃早發、帶露、飄落之態,以細膩筆觸刻畫桃花的嬌美與獨特,既展現了宮苑春景的富麗,又暗含對自然之趣的體悟,是唐代詠物詩中描繪宮苑花卉的典型之作。
溪小才容舴艋舟,一樽聊復寄春流。縱橫不用施篙棹,自在教隨水上鷗。溪頭青草弄春柔,一帶花開動客愁。貪看波中錦紋石,不知船已過芳洲。春水微生放鹢初,和風習習日舒舒。洲前且為停輕楫,待摘蔞蒿煮白魚。扁舟如箭過前灣,飛鷺多情送我還。張起片帆風正急,回頭已失蔡公山。天生橋畔水交流,夾岸花飛逐客舟。時聽山禽歌一曲,何須吹笛舞涼州。下瀨忽驚花滿樹,踏舟常恐酒杯翻。鼻頭只怪香風遠,知是行過桃李村。寒沙如雪水如藍,歌嘯中流響半巖。秖恐驪龍驚睡覺,呼風吹浪濺春衫。春樹連山水浸云,棹歌初奏浪花分。溪神為我添風色,十里歸來日未曛。淡淡春煙夕照微,渡頭已覺行人稀。玉樽未盡賓朋意,兩槳何妨待月歸。岸邊漸長陶潛菊,渚畔初生柳惲蘋。自學操舟狎清泚,從今休笑往來頻。
花比宮袍一色黃,上林開處占中央。臨軒長荷君王賞,帶得天家雨露香。
危闌系鐵絙,高懸四松上。千尺凌云臺,晉人何足尚。
日透微風暖,風揉嫩日佳。祇知趲桃李,不道落梅花。
歷盡云濤億萬程,飛槎停處莫知名。當壚一個如花女,勸客千杯漱玉醇。聲脆脆,笑盈盈,醉中飛過蟹形星。醒來深悔蓬萊去,原路回槎不見人。
王師昔度江南日,曾駐旌旗江上林。劫火不隨人幻化,箭鋒應與塔銷沈。咸池幾見天雞出,蕙帳空聞夜鶴吟。白發老僧談往事,青山依舊白云深。
小亭環綠筠,瀟灑宜宴坐。是中賓主誰,明月清風我。
孑然馴鷺雪霜明,下瀨求魚自在行。碧玉燈檠雙足瘦,白麻衣袂一身輕。海鷗見事應何晚,凡鳥題門也不情。輸我鴛行舊儔侶,舉頭寥廓總云程。
秦漢置牧守,猶古之侯伯。封建而郡縣,仁政固不易。漢宣知所本,留意二千石。慎哉高侯車,愿循古轍跡。
君居楚城里,我傍楚城過。相思連夜發,無柰是江波。
老至食無味,人間夢未清。數更成夜寂,來雁帶秋聲。海國書難寄,山堂月轉晴。美人江上路,伐鼓看潮生。
簾外東風吹斷夢,卷簾人探春還。一枝疏影動檐間。鴛鴦□瓦冷,霜月墮欄干。聞道壽陽如許好,晨妝洗盡微殷。可憐玉骨瘦孱孱。誰家長笛□,吹徹玉樓寒。
雪花打帽風攪須,寬衣破靴騎蹇驢。先生自是山澤臞,瘦名之傳豈為虛?窮吟苦思不覺老,知音幸遇韓京兆。至今長安諸小兒,拍手猶能為君道。清聲千古在世間,好詩句句誇浪仙。我恨后生五百年,不得抵掌談微玄。形骸孤陋向巖壑,竹冠草衣空卓犖。披圖挹之嗟寂寞,斷橋流水梅花落。
碧落黃泉皆妄語,三生因果盡荒唐。濁醪以外無真理,一謝花魂再不香。
蓬扉春色遍,柏葉夜筵開。愧乏凌云賦,徒煩結駟來。疏鐘出長樂,明月照章臺。痛飲須投轄,何言興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