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其四
抖擻羈懷強自寬,
時登吳阜一閒觀。
陸機不作莼羹在,
雷煥無蹤劍氣寒。
倏忽池臺荒草合,
等閒歌舞落花殘。
興亡生死真常在,
命要深知分要安。
抖擻羈懷強自寬,
時登吳阜一閒觀。
陸機不作莼羹在,
雷煥無蹤劍氣寒。
倏忽池臺荒草合,
等閒歌舞落花殘。
興亡生死真常在,
命要深知分要安。
振作起羈旅的愁懷勉強自我寬解,時常登上吳山高地隨意觀賞。陸機已去但莼羹依舊存在,雷煥無蹤唯有劍氣依舊清寒。池臺轉眼被荒草覆蓋,歌舞輕易隨落花消散。興亡生死本就是常事,應深知天命安于本分。
羈懷:羈旅在外的愁緒。
吳阜:吳山的高地,阜指土山。
陸機:西晉文學家,有‘莼鱸之思’典故,此處借指思鄉之人。
莼羹:用莼菜熬制的湯,陸機曾以‘千里莼羹’表達對故鄉風味的懷念。
雷煥:東晉方士,曾與張華共識豐城劍氣,掘得龍泉、太阿二劍,此處代指識才之人。
倏忽:形容時間極短,迅速。
等閒:輕易、隨便。
分:本分,命運安排的位置。
此詩為和作,或創作于宋末元初。吳山為南宋故都杭州勝景,作者登臨遠眺,借歷史興亡之思,暗合時代變遷背景,抒發對動蕩時局的感慨。
全詩通過登臨吳山的視角,以歷史典故與眼前衰景為引,感慨興亡生死之無常,勸人知命安分。語言質樸,用典貼切,于蒼涼中透出達觀,體現了宋元之際文人對人生際遇的思考。
未遇占經濟,家聲舊度支。玄夷金授簡,黎庶口為碑。下噀俱倉積,窮檐豈怨咨。公車他日對,堪作水衡司。
萬壑消聲歸大海,千峰積翠隱流霞。偶乘黃犢尋源入,貪看青山到日斜。溪上不曾遺菜葉,岸旁無復種桃花。從他來往從他住,野水閒云總一家。
神考當天日,宮闈祝燕禖。日符元有感,坤軸欻先摧。追冊音容閟,攀號吉葬哀。行知九虞祭,欽圣仗同回。緬懷章懿事,圣孝代相傳。比上欽慈冊,還同明道年。玉衣晨不整,帳殿日相連。聞說詞多感,哀容可動天。
脫卻鹴裘付酒家,忍寒圖得醉京華。一冬天氣如春暖,昨日街頭賣杏花。
少小離家侍禁闈,人間天上兩依稀。朝迎鳳輦趨青瑣,夕捧鸞書入紫薇。銀燭燒殘空有夢,玉釵敲斷未成歸。年年望汝登金籍,同補山龍上袞衣。
碧色漲春云,圓文生暮雨。稍平楊柳岸,已沒鵁鶄渚。錦鱗唼萍游,蘭棹隔煙語。曲欄倚東風,懷人渺南浦。
草閣平臨水,江沙遠帶霜。寒林知歲暮,煙月是他鄉。估客維舟晚,晨門報漏長。旅懷馀萬疊,清夢失羲皇。
往事如煙一夢過,清風涼夜意如何。深情舊愛空懷省,住久蓬山可憶哥。
漢苑秦宮半夕陽,年年春色管興亡。霸橋折盡青青柳,不為行人也斷腸。
幻生太浮詭,長思多沈疑。疑思不慚炤,詭生寧盡時。敬承積劫下,金光鑠海湄?;鹫瑪糠偬?,藥草匝惠滋。常愿樂此道,誦經空山坻。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軒騎久已訣,親愛不留遲。憂傷漫漫情,靈意終不淄。誓尋青蓮果,永入梵庭期。
魚蟹瓜蔬筍豆香,溪藤一斗小方方。校量總是寒風味,除卻江南無此鄉。
門庭久沮洳,蚯蚓升吾堂。夜寒人闃寥,蟋蟀鳴吾床。屋頭兩株樹,葉落滿僧廊。騷人不須悲,榮悴理之常。
獨將杯酒酹山靈,癖向山林愧老生。何限險夷俱往事,但關邪正尚多情。草隨路辟愁為間,泉逐渠流喜不盈。諫院有詩如勸力,嚶嚶鳴鳥是佳聲。
輪回莫是窺天窄,蘇子德云之再來。二老只隨歸大化,空留渣滓妙高臺。
苕霅溪邊客,丹青世所無。以予為屈子,因作遠游圖。舊業馀天目,新詩滿太湖。繇來名下士,多半在菰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