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端午十絕 其六
時服頒周府,
薰弦奏舜廊。
未知新帖子,
幾首似歐陽。
時服頒周府,
薰弦奏舜廊。
未知新帖子,
幾首似歐陽。
應時的服飾分發給朝廷府署,《薰風》雅樂在殿堂中奏響。不知今年新寫的端午帖子,有幾首能比得上歐陽修的佳作。
時服:應時的服飾,古代帝王在節日賞賜臣下的衣物。
頒:分發,賞賜。
周府:借指朝廷官府,周代制度完備,故以'周'代指朝廷。
薰弦:指《南風歌》,傳說舜彈五弦琴而歌《南風》,其詩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句,后以'薰弦'代指雅正的樂章。
舜廊:舜帝的殿堂,這里借指朝廷的宮殿。
帖子:指端午時書寫的應景詩帖,宋代有端午貼子詞的習俗,多為宮廷文人所作。
歐陽: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其端午貼子詞以清新自然著稱,為后世效仿。
此詩為《乙卯端午十絕》組詩之一,當作于南宋某乙卯年(如1135年或1195年)端午。宋代端午有朝廷頒賜時服、文人作端午貼子詞的習俗,詩人通過組詩記錄節日見聞,此首聚焦宮廷禮儀與文學創作,反映當時文人對傳統習俗與文學傳承的關注。
詩中通過描寫端午宮廷頒賜時服、演奏雅樂的場景,及對新寫端午帖子詞的品評,既展現節日禮儀的莊重,又表達對文學傳承的重視。語言簡練,用典自然,體現了宋代文人詩融記事與抒情于一體的特色。
一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海角懷人,長誤喜、籟籟敲簾風竹。命駕翩然,誰信道、不怕溪山回曲。榻拂凝塵,香籠清宴,塵柄從揮玉。好音聞耳,慰心何啻跫足。猶記一桂專秋,創開殊選,倒峽馀詞力。往事茫茫十換歲,卻共天涯醽醁。已分成翁,翹觀賜帶,上擁通仙錄。休貪泉石,賢臺聞用金筑。
春草池塘,茸茸短碧通芳信。更饒華潤。不解膏霜鬢。 池上詩翁,別帶超遙韻。陽和進。香苞翠暈。物物皆沾分。
物本無情人有情。百般禽咮百般聲。有人聞鵲不聞鶯。 我盞通神君信否,酒才著盞月隨生。大家吸月當簫笙。
身壽又康強,謝天將并。耳目聰明行步壯。登高揮翰,不用瞠眉扶杖。華堂偕老處,兒孫王。 只恨萍蓬,他鄉浮蕩。回首故山便惆悵。今年生日,忽似還家模樣。當緣風絮韞,來賡唱。
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點茶。 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竹里茅茨竹外溪,粼粼白石護漁磯。 想應日日來垂釣,石上蓑衣不帶歸。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正是看花天氣。為春一醉。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岸柳可藏鴉。路轉溪斜。忘機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玉虹遙掛,望青山隱隱,一眉如抹。忽覺天風吹海立,好似春霆初發。白馬凌空,瓊鰲駕水,日夜朝天闕。飛龍舞鳳,郁蔥環拱吳越。 此景天下應無,東南形勝,偉觀真奇絕。好是吳兒飛彩幟,蹴起一江秋雪。黃屋天臨,水犀云擁,看擊中流楫。晚來波靜,海門飛上明月。
云葉弄輕陰。屋角鳩鳴。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關情。池館晝盈盈。人醉寒輕。一川芳草只銷凝。時有入簾新燕子,明日清明。
鷹猶知學況於人,羽翮沖霄具此身。 須信數飛方解熟,熟之取熟即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