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其八
情知新國用刑寬,
坐致湖山復舊觀。
浙右誰非三世宦,
江南終不十分寒。
錢王陌上花猶好,
蘇小門前柳未殘。
革故鼎新誰料得,
舉安天下勝偏安。
情知新國用刑寬,
坐致湖山復舊觀。
浙右誰非三世宦,
江南終不十分寒。
錢王陌上花猶好,
蘇小門前柳未殘。
革故鼎新誰料得,
舉安天下勝偏安。
深知新朝使用刑罰寬厚,因此使得湖光山色恢復舊日景象。浙東之地誰不是三代為官,江南終究不會太過寒冷。錢王陌上的鮮花依舊美好,蘇小門前的柳樹尚未殘敗。革除舊制建立新規誰能預料,天下安定勝過偏居一隅的茍安。
新國:指新建立的王朝,可能指改朝換代后的政權。
坐致:因采取某種措施而導致(某種結果),此處指因用刑寬厚而使湖山恢復。
浙右:即浙東,古代地理以東為右,指今浙江東部地區。
三世宦:三代都出仕為官,形容官宦世家延續之久。
錢王:指五代吳越王錢镠,其治下吳越國經濟繁榮,留下“陌上花”等典故。
蘇小: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其故事為江南文化經典意象。
革故鼎新:去除舊制,建立新規,指朝代更替后的變革。
舉安:全國安定;偏安:指王朝僅據一方、茍且偷安。
此詩或作于改朝換代初期(如元初),新政權推行寬松政策,江南漸復繁榮。詩人登吳山遠眺,見湖山依舊、人文興盛,感慨新朝變革帶來的穩定,故借“晚眺”之題詠懷,肯定天下一統的意義。
全詩以“湖山復舊”起興,通過“三世宦”“花柳好”等細節,展現江南穩定景象;末句“舉安天下勝偏安”點明主旨,強調統一安定的歷史進步性,是一首融合寫景、詠史與政論的懷古詩。
人在金華殿角頭,詩情卻遣為花留。春風不入癯仙眼,六六峰寒隔幾州。
自煮新酥籠旋開,秦霜猶污紫梨腮。舊園歌舞唐宮廢,灌頂醍醐佛國來。寄我遠傳千里意,憾君不舉百分杯。西來新味饒鄉思,淮蟹湖魚幾日回。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馀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將軍矍鑠笑盈眉,鐵馬沖關舞戰旗。指點陣云千萬里,碧油幢里醉金卮。
夜如何其斗欲落,歲云莫矣天無晴。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東望龍門北朝市。楊柳青青宛地垂,桃紅李白花參差。花參差,柳堪結,此時憶君心斷絕。
豎子亂中原,適為英雄資。英雄何足道,賢圣難同時。皇清昔御宇,湯武其庶幾。三王家天下,家法孰逮斯?戰戰以兢兢,十朝迄今玆。辛亥綱紀絕,大臣為奸欺。傷哉億兆人,投畀虎與貔。剝極行當復,天道奚所疑。
東籬寂寞舊家鄉,頭白天生須又黃。歲歲相陪重九宴,主人傳得引年方。
紫鸞飛去,玉殿鎖坤寧,珠箔儼銀屏。仙家不似人間世,無處覓云軿。金鋪肅肅湛嚴扃,天冊下彤庭。嘉觴好在新宮薦,萬世妥神靈。
始映西軒似玉鉤,想應容不得、一些愁。娟娟斜倚鳳凰樓,窺朱戶,應自半含羞。今夜正悠悠,玉□□□□、是□□。人間天上一般秋。銀潢水,何事獨西流。
菜根有真味,淡漠良自然。長筵列冰壺,愧彼腥與膻。況君理劇郡,日晏飽一饘。已瘠民以肥,何必具萬錢。鄙哉肉食譏,不顧口爽言。惟應勵斯節,可以酌貪泉。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在廬山。
徵書敦趣抗高旌,應為三年試一鳴。元禮故如松謖謖,干將恥作鐵錚錚。望中狄舍云飛嶺,到日堯庭莢散英。何事臨岐偏意氣,補天端慰杞人情。
門掩蒼苔柳半遮,春深庭院日初斜。
昭昭三五夕,皎月流素光。徘徊入高樓,照我羅衣裳。攬衣坐嘆息,起步仍徬徨。良人懷遠游,九載客他鄉。空閨知歲暮,獨處知夜長。嗷嗷云中雁,隨風忽南翔。安能假羽翼,萬里來君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