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四首
漢家經歲事和戎,綵繒曾無到后宮。怪底蠲租仍有詔,非關時令易為豐。
鳴珂共赴午朝時,宿衛環羅退食遲。若道傳餐非盛事,恰如成敗論行師。
金華殿里是崆峒,分直談經禮數崇。為問君門千萬里,儒臣何路向重瞳。
赤地三年一婦冤,海東連坐又何言。土龍不解行霖雨,日表應須照覆盆。
漢家經歲事和戎,綵繒曾無到后宮。怪底蠲租仍有詔,非關時令易為豐。
鳴珂共赴午朝時,宿衛環羅退食遲。若道傳餐非盛事,恰如成敗論行師。
金華殿里是崆峒,分直談經禮數崇。為問君門千萬里,儒臣何路向重瞳。
赤地三年一婦冤,海東連坐又何言。土龍不解行霖雨,日表應須照覆盆。
漢朝常年與戎族和親,彩帛卻從未送入后宮。難怪會有免除租稅的詔書,并非因為時令容易豐收。玉佩作響一同趕赴午朝,宮廷衛士環立退朝延遲。若說傳餐不算盛事,正如以成敗論行軍。金華殿里如同偏遠之地,輪值講經禮數尊崇。試問君門遠隔千萬里,儒臣哪條路能見到皇帝?三年災荒因一婦含冤,海東連坐又有何可說?土龍不能行雨,需皇恩照亮冤屈。
和戎:與少數民族和親
彩繒(zēng):彩色絲織品
蠲(juān)租:免除租稅
鳴珂:官員上朝時玉佩的響聲
宿衛:宮廷警衛
金華殿:漢代宮殿名,為講經之處
崆峒(kōng tóng):山名,此借指偏遠之地
重瞳:代指皇帝(傳說舜、項羽有重瞳)
赤地:災荒后寸草不生的土地
土龍:古代求雨時用土制作的龍
日表:太陽,喻指皇帝的恩光
覆盆:倒置的盆,喻指難以昭雪的冤屈
當為作者借詠漢事針砭時弊之作。可能創作于政治昏暗、民生凋敝時期,通過漢代和親、朝儀、經筵、冤獄等歷史片段,映射現實中朝廷政策失當、官員腐敗、儒道邊緣化及冤獄頻發等社會問題
四首詩分別從和親政策虛耗、朝儀奢靡、儒臣進言無路、冤獄致災四個角度切入,以史為鑒批判現實。主旨緊扣'詠史',通過具體史事的微觀刻畫,揭露封建統治的深層弊端,體現詩人憂國憂民的士人情懷
夢斷池塘驚乍曉。百舌無端,故作枝頭鬧。報道不禁寒料峭。未教舒展閑花草。 盡日簾垂人不到。老去情疏,底事傷春瘦。相對一樽歸計早。玉山不減巫山好。
風卷平沙日欲曛,狼煙遙認犬羊群。 李陵一戰無歸日,望斷胡天哭塞云。 良人平昔逐蕃渾,力戰輕行出塞門。 從此不歸成萬古,空留賤妾怨黃昏。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遮莫冬冬動,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但道玉山頹。
落日水亭靜,藕葉勝花香。時賢飛蓋,松間喝道挾胡床。暑氣林深不受,山色晚來逾好,頓覺酒尊涼。妙語發天籟,幽眇亦張皇。射者中,弈者勝,興悠長。佳人雪藕,更調冰水賽寒漿。驚餌游魚深逝,帶箭山禽高舉,此話要商量。溪上采菱女,三五傍垂楊。
田舍爐頭語。便如何學得,三變美成家數。村酒三杯狂興發,拔劍偶然起舞。只麼也、迎寒送暑。待草萬言書上闕,似憂端、倚柱東鄰女。卿相事,未易許。漁歌且和芙蓉渚。又何須、淫辭媟語,訶風詆雨。勸人生、且隨緣分,分外一毫莫取。那富貴、由天付與。身蹈危機猶不覺,如布衣、自在都無阻。空博得,雪千縷。
常將公道選群生,猶被春闈屈重名。文柄久持殊歲紀, 恩門三啟動寰瀛。云霄幸接鴛鸞盛,變化欣同草木榮。 乍得陽和如細柳,參差長近亞夫營。
舊日園林殘夢里,空庭閑步徘徊。雨干新綠遍蒼苔。落花驚鳥去,飛絮滾愁來。 探得春回春已暮,枝頭累累青梅。年光一瞬最堪哀。浮云隨逝水,殘照上荒臺。
祖龍開國盡遐荒,廟建唐堯鎮此邦。山卷白云朝帝座, 林疏紅日列仙幢。巍巍圣跡陵松嶠,蕩蕩恩波洽桂江。 瞻仰威靈共回首,紫霞深處鎖軒窗。
直上倚天樓。懷哉古楚州。黃河水、依舊東流。千古興亡多少事,分付與、白頭鷗。 祖逖與留侯。二公今在不。眉上、莫帶星愁。笑拍危闌歌短闋,翁醉矣,且歸休。
二十四橋明月好,暮年方到揚州。鶴飛仙去總成休。襄陽風笛急,何事付悠悠。 幾闋平山堂上酒,夕陽還照邊樓。不堪風景事回頭。淮南新棗熟,應不說防秋。
水軟櫓聲柔,草綠芳洲,碧桃幾樹隱紅樓。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鄉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忠州過了又涪州。擲與巴江流到海,切莫回頭。
四更山月吐青漣,人在花林未肯眠。 寂寂一峰寒插水,雁聲飛過放魚船。
一月林中不裹巾,得錢沽酒未知貧。 樵夫相見漫相識,除卻青山無故人。
艷陽灼灼河洛神,珠簾繡戶青樓春。能彈箜篌弄纖指, 愁殺門前少年子。笑開一面紅粉妝,東園幾樹桃花死。 朝理曲,暮理曲,獨坐窗前一片玉。行也嬌,坐也嬌, 見之令人魂魄銷。堂前錦褥紅地爐,綠沈香榼傾屠蘇。 解佩時時歇歌管,芙蓉帳里蘭麝滿。晚起羅衣香不斷, 滅燭每嫌秋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