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詩五首 其五
德公司馬徽,流寓同襄陽。峨峨鹿門山,近接水鏡莊。幼安昔避地,亦復偕彥方。吾友有謝生,夙昔同行藏。
黻佩不可期,負戴聊徜徉。攜家此偕隱,遠渡婆娑洋。豈不思東歸,故里今犬羊。買山共卜筑,耕鑿爐峰旁。
壚峰一何高?上有松蒼蒼。上枝古藤虬,下根茯苓香。山深富靈藥,同采佐糗糧。何須出雒市,名播如韓康?
德公司馬徽,流寓同襄陽。峨峨鹿門山,近接水鏡莊。幼安昔避地,亦復偕彥方。吾友有謝生,夙昔同行藏。
黻佩不可期,負戴聊徜徉。攜家此偕隱,遠渡婆娑洋。豈不思東歸,故里今犬羊。買山共卜筑,耕鑿爐峰旁。
壚峰一何高?上有松蒼蒼。上枝古藤虬,下根茯苓香。山深富靈藥,同采佐糗糧。何須出雒市,名播如韓康?
德公與司馬徽,曾流落到襄陽一同居住。高聳的鹿門山,近處連接著水鏡莊。徐庶當年為避戰亂,也曾與胡昭一同隱居。我的友人謝生,早年便與我同甘共苦。仕途顯達已不可期,暫且肩挑背負自在徜徉。攜帶家眷來此共同隱居,遠渡那片婆娑洋。難道不想東歸故里?只是家鄉如今已被敵寇侵占。買下山林共同擇地建屋,在爐峰旁耕田鑿井。爐峰是多么高啊?上面有蒼蒼青松。樹頂古藤盤曲如虬,樹根下茯苓散發著清香。山深林密多有靈藥,一同采摘來佐餐干糧。何必非要到洛陽市集,像韓康那樣聲名遠揚?
德公: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與司馬徽、徐庶等交好。
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名士,號“水鏡先生”,居水鏡莊。
幼安:徐庶,字元直,三國時期名士,曾避亂隱居。
彥方:胡昭,字孔明(與諸葛亮同字),東漢末隱士。
黻佩:古代官員禮服上的佩飾,代指仕途功名。
犬羊:代指入侵的敵寇,含蔑視之意。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可入藥,此處指山中草藥。
韓康:東漢隱士,賣藥三十余年不還價,名播京師,后避居霸陵山中。
詩中“故里今犬羊”暗示作者生活于戰亂時期,或因故土淪陷被迫避亂。與友人謝生“攜家偕隱”,選擇在爐峰旁筑居,反映了亂世中文人避世自保、堅守氣節的生存選擇。具體創作時間或為宋元易代之際,作者借隱居表達對時局的無奈與對隱逸的追求。
全詩通過追述歷史隱士、描寫山居生活及山林景物,展現了亂世文人避世隱居的生存狀態,既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滿足,也流露出對故土淪陷的悲慨,體現了不慕功名、堅守本真的高潔品格。
黑貂裘襖盡長安,此去關山雪未殘。掛印曾蒙公子約,解袍應念故人寒。大豪馬邑墳堪吊,天險羊腸路復難。到后莫須先一拜,未妨長鋏向人彈。
囊書空自負,早晚達明君。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誰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凍禽立枯枝,饑獸齧陳根。念彼無衣褐,愧此貂裘溫。
憶昔辭家塞北游,朝來何事怯新秋。床堆藥裹塵侵幾,風靜書窗月滿樓。伏櫪長鳴憐老驥,引杯含淚惜吳鉤。旌旗明滅西城路,落日長煙起暮愁。
本來同木石,天性足煙嵐。老大惟留骨,扶疏自向南。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談。何日提筐去,歸山掩破庵。
石淺水流難,舟人苦叫灘。水螢當晝亂,山鳥及秋寒。故國烽煙隔,他鄉歲月殘。閨中寄霜葉,點點淚痕丹。
樓吾俯兮清流,流之匯兮幽幽。日徘徊兮延佇,將舍此兮焉求。
仗劍堪嗟行路難,春風一騎發長安。愁心萬里懸秦棧,壯志三年走漢冠。白發自于官序拙,青山不改客途寒。相知已向文園臥,飛檄無勞父老看。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晢晢,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波浪兼天寇盜窮,將軍乘勝奏膚功。三年戎馬關河月,不及狼山一夜風。
閉口桐魚勿復論,數間老屋枕云根。曉鐘三板出山去,分付獼猴為守門。錫杖凌空去復還,片云縹緲伴身閑。春風錯種醍醐草,引得牛來食雪山。人居天地一樊籠,撫掌山家四壁空。不道今年空得盡,且無雀鼠到山中。四祖門庭寂寞秋,牛頭只是舊牛頭。如何一旦風光別,花落花開百鳥愁。四卷楞伽幾上安,而今老去懶能看。庭前桂樹花開未,分別西風信鼻端。黃金欄護紫袈裟,禁苑恩深賜予奢。林下衲僧那有此,多年枯木對春華。結草為廬萬仞頭,人間蟻穴自王侯。客來借問窮通理,不意僧中有許由。白蓮有社一經過,會意由來不在多。滿目廬山青未了,聞鐘歸去意云何。我本三生兜率天,為差一念又塵緣。早知密意無多子,不著旁行貝葉邊。燈燈相續古猶今,怪底門前立雪深。衣不得傳關臂事,汝師輕發老婆心。
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鳥棲臨水樹,人語隔林煙。浮世止一宿,馀生能幾年。如何衰暮日,猶滯楚江邊?
山月圓明照八方,祇應云雨蔽清光。擁衾獨倚朱明坐,中夜蟾光已到床。
南村誰與賞奇文,月旦評中接令聞。越陌枉存憐索處,折麻持贈慰離群。妙齡鬼語推長吉,垂老玄言謝子云。唯有郊居人未識,定攜新賦一尋君。
枯魚過河泣,早不慎出入。寄書謝魴鯉,悔來那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