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拾遺讀書堂 其一
嗟余嗜前訓,
蚤歲得明模。
中年困離索,
舊學日荒蕪。
嗟余嗜前訓,
蚤歲得明模。
中年困離索,
舊學日荒蕪。
可嘆我素來喜愛前人的訓誡,早年便得遇明確的典范。中年時困于離散孤獨之境,舊日所學的學問日漸荒廢。
嗟:感嘆詞,可譯為“可嘆”。
嗜:喜愛,愛好。
前訓:前人的訓誡、經典。
蚤歲:同“早歲”,早年。
明模:明確的典范、榜樣。
離索:離散孤獨,語本《禮記·檀弓上》“離群索居”。
舊學:舊日研習的學問。
荒蕪:原指田地雜草叢生,此處比喻學問荒廢。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中年時期。當時或因生活變故、仕途波折等陷入“離索”之境(如漂泊、貶謫等),無法專注學問,故借題“歐陽拾遺讀書堂”之機,回顧自身求學經歷,抒發對學問荒廢的感慨。歐陽拾遺(拾遺為唐代諫官名,宋代亦設)或為詩人友人,其讀書堂成為觸發詩人追憶的契機。
全詩以個人學術生涯的變化為核心,通過“蚤歲”與“中年”的對比,既展現詩人對學問的珍視,也反映了外部境遇對個人追求的影響,語言平實而情感深沉,是一首聚焦學者心路歷程的抒情短章。
晴湖開黛奩,勝侶集臺笠。杖策莽蒼間,鐘阜足搖揖。臨流羨游鱗,不為過江泣。萬卉彌芳馨,帝力竟何及。春陽苦難護,風雨況相襲。懸知青子垂,尚怨花飛急。
日照離筵酒,風吹去客舟。不如東海水,相送到神州。
多病筋骸久痹頑,柴荊終晝掩重關。詩書詎可資耕釣,杖屨元非絕往還。莫遣浮云蔽白日,盡教秋色對南山。平生愿學程夫子,慚愧春風滿座間。
虛運一周天。消息乾坤。陰陽升降月華鮮。鉛汞點就七千數,漸入功圓。鍛煉體綿綿。放下周全。正當子午罷抽添。八萬四千功行滿,頓了神仙。
秋江冒后土,馀潦滿溝澮。行人泥沒辀,腐黍亂荒薈。結客山中游,風雨在顛沛。崢嶸棟宇下,磊落宜我輩。還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檜。繁陰阻杖屨,曀曀幾弦晦。誰能決頑云,共此明月對。
先帝幽憂極,攀酬有一臣。心枯廿年事,史見十分人。遺孽圖仍蔓,崇岡植已新。向來訴冥漠,慘淡忽相親。
江心話別意匆匆,舵轉杯停酒未終。忽漫去帆看不見,斜風細雨獨推篷。
試檢春光,都不在、槿籬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鴉啼枯木。黃染菜花無意緒,青描柳葉渾粗俗。憶繁華、不似少年游,傷心目。棠塢錦,梨園玉。燕衣舞,鶯簧曲。艷陽天輸與,午橋金谷。行處綺羅香不斷,歸時弦管聲相逐。怕夕陽、影散近黃昏,燒銀燭。
曲池風定碧瀾平,小白魚如鏡里行。水竹再來應試我,壁間不用更題名。
日照遮檐繡鳳凰。博山金暖一簾香。尊前光景為君長。不信臘寒雕鬢影,漸勻春意上妝光。梅花長共占年芳。
愧乏金椎控頤手,偷兒何苦向人來。囊空四壁亦云靜,祇有丹鉛勘玉杯。
帆風不飽櫓聲遲,正是波平月上時。今夜不知何處泊,買魚沽酒犒舟師。
拿舟歷煙渚,目送時移神。訝彼湖居人,老死唯知秦。問對偶臨客,語語皆天真。始知得喪亡,靈源鑒無塵。嗟哉稻粱謀,汶汶蒙此身。何當抱琴書,分取太古春。
茅舍雪初消,幽窗夜方靜。美人期不來,月照梅花影。
棲遲蓬蓽養慵疏,虛室焚香靜掩書。坐進工夫元自爾,心齋意味果何如。圣賢名世幾千載,皇極經年十萬馀。至理悠然與心會,恍疑身在先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