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賜百官午門涼榚宴恭紀
降霜應省百工勞,廣陛長筵許共叨。
天樂九成重用九,神霄高處即登高。
但將觀朵酬青女,底事歸遺涴錦袍。
等是授衣開令節,恰逢仙掌飫恩膏。
建章月曉聽霜鐘,有詔分甘慶澤濃。
巳見鐵耕歸甑爨,誰知粉米補山龍。
馨香饞鼎餐英候,舄奕桓圭輯瑞容。
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農。
降霜應省百工勞,廣陛長筵許共叨。
天樂九成重用九,神霄高處即登高。
但將觀朵酬青女,底事歸遺涴錦袍。
等是授衣開令節,恰逢仙掌飫恩膏。
建章月曉聽霜鐘,有詔分甘慶澤濃。
巳見鐵耕歸甑爨,誰知粉米補山龍。
馨香饞鼎餐英候,舄奕桓圭輯瑞容。
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農。
霜降時節當體恤百工辛勞,寬廣的臺階擺開長宴允百官共享。宮廷雅樂多次奏響,高入云霄之處如同登臨高臺。且以觀花之興酬謝青女(霜神),何必因攜糕歸贈而弄臟錦袍。同為授衣的清秋時節,恰逢帝王賜宴恩澤濃厚。清晨建章宮聽霜鐘響起,皇詔分發甘美體現恩澤深厚。已見農具歸于炊具之側(農事稍歇),誰知米糕能補袞服上的山龍紋(喻皇恩惠及服飾)。香氣中品嘗美餐的時刻,執桓圭的大臣們容光煥發。圣主考核文治天降谷粟(祥瑞),故以'糕'字撫慰天下農民。
百工:此處指百官或各類工匠。
廣陛:寬廣的宮殿臺階。
天樂九成:宮廷雅樂多次演奏,'九成'指多次。
青女:神話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授衣:農歷九月制備冬衣的習俗,代指秋季。
建章:漢代宮名,此處代指皇宮。
鐵耕:代指農具。
粉米:米粉制作的糕點。
桓圭: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玉圭。
雨粟:天降谷粟,象征祥瑞。
三農:指農民,古時稱居住在平地、山區、水澤的農民為三農。
此詩應為帝王于霜降時節在午門設'涼榚宴'賜百官時所作。古代霜降有'授衣'習俗(制備冬衣),帝王借此宴體恤百工辛勞、彰顯恩澤,詩人參與后作此詩記錄盛事。
全詩以'涼榚宴'為核心,既描繪宮廷賜宴的隆盛場景,又暗含對農桑的關切(如'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農'),體現應制詩頌圣與民生關懷結合的特點,是清代宮廷詩歌中反映禮儀文化與帝王仁政的典型作品。
??鷹隼操,藹藹鳳鸞儀。去國八千里,懷君十二時。孤忠原自信,直論不能移。史傳多英杰,應知有宿期。
北風吹袂晚臨岐,日短天寒獨去時。遠海漲空云泱漭,亂山連塞雪參差。惶惶兵火家千里,寂寂生涯酒一卮。傳語親朋好調護,路難莫怪寄書遲。
客邊無節序,吟嘯往時同。故里苔三徑,名園桂幾叢。琴樽孤夜月,朋舊各秋風。坐對青山好,蒼茫灝氣中。
片月斜明古樹蒼,玉京樓闊迥含涼。神輿欲降浮龍氣,寶殿初開引御香。直以精誠將祀命,極知趨走奉恩光。歸來彩筆題新句,人世驚看五色芒。
問珠塵誰碾,吹散禪天。香作屑,玉生煙。上妝樓、忍憶個人凝望,千條萬緒,依樣纏綿。一片春魂,三生情種,縷縷相思明鏡前。荏苒空憐歲華去,清妍留詠雪痕乾。從此靈和舊種,星星鬢影,者時節染盡潘安。金縷曲,瑣窗寒。萍蹤待化,絮果難圓。系命游絲,那逢蟢子,沾泥惡夢,空咽啼鵑。何須羌笛,更年年埋怨,空花舊錯,山上重山。
山縣千峰疊,閭閻雜崄夷。雨香魚撥剌,風軟燕差池。郭外耕夫耦,桑中稚子嬉。弦歌聲教遠,民俗變澆漓。
日中轉柁到河間,萬里羈人強自寬。此夜此歌如此酒,長安月色好誰看。
席地自乾坤,半樹閱今古。池館豈不寬,每換牡丹主。園公非隴傭,獨捎占春風。弄影不在多,臭香知乃翁。
人世百年蝴蝶夢,紛紛栩栩逐春繁。觀根戲掃旃檀座,隨意為開薝卜園。君每據梧深有味,我來欲問自忘言。叢林何必猶迷照,香在枝頭不在軒。
當時同聽鹿鳴歌,此日云霄與薜蘿。雞骨支來天上泣,馬蹄驚向巷中過。經年聚散蹤無定,一見悲歡淚更多。天上星辰催執法,相思又隔五湖波。
玉清仙子下云逵,探請東皇第一機。莫道春歸無覓處,年年魂傍隴頭歸。
啼落深江月,催殘故國春。不堪多恨鳥,偏聒未歸人。血盡腸應斷,哀馀聲更頻。關心尤入耳,一枕夜愁新。
豈但山儲秀,年多樹亦靈。華夷供靜矚,參井入危經。幽討真殊絕,神光卻渺冥。正當存不議,聊使俗迷醒。
元初一得從初遇。便端正、昭彰著。轉作重陽晨彩煦。晴空來往。碧霄堪住。瓊馬駙。引入長生步。靈光不動神光聚。便攢簇、銀霞護。滿插金花頻返顧。青衣鸞鶴,共同來赴。瑤馬駐。般在清涼路。
別來公署易黃昏,心曲憑誰與細論。宦海風波無定處,相逢何日對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