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日
高樹秋聲入夢遲,
夜來風雨簟涼時。
季鷹自解歸來好,
縱乏莼鱸也動思。
高樹秋聲入夢遲,
夜來風雨簟涼時。
季鷹自解歸來好,
縱乏莼鱸也動思。
高大樹木在秋風中發出聲響,我很晚才入睡,夜里風雨交加,竹席變得清涼。張季鷹自然明白歸來是好事,即便沒有莼菜鱸魚,也會動了思鄉之情。
秋聲:指秋天里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等。
簟(diàn):竹席。
季鷹:指西晉張翰,字季鷹。
莼鱸:指莼菜和鱸魚,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思念家鄉的莼菜羹、鱸魚膾,便棄官回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客居他鄉,在秋夜風雨中,觸景生情,聯想到張季鷹的故事,從而寫下此詩表達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以秋夜之景引發情感,用典故深化主題,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以其質樸的情感和巧妙的用典展現出獨特魅力。
舉世醒皆醉,斯人邇亦遐。五車梁惠子,七葉漢張家。每有乘桴嘆,常深彼黍嗟。乾坤無故國,白首尚天涯。北海開尊久,南溟世澤深。萍蓬無定聚,松竹本同林。未免艱虞日,多承繾綣心。夜臺今不作,寂寞嘆人琴。燈下文猶草,宵中館已捐。有生終是化,無疾即為仙。胤子來千里,歸舟動隔年。知君丈夫志,不死女兒邊。交君兄與弟,并是廿年前。五嶺非深阻,雙棺乃后先。長途號白馬,中夜泣啼鵑。慟絕南州客,貧無絮酒錢。
松枝何太高,高可撐青天。松根何太深,深可徹黃泉。松葉何太繁,繁可庇顛連。高以比君節,繁以比君仁。深以比君智,宜續甘棠編。嗚呼如此樹,宜種君堂前。
靈芽胯底棋局方,茗碗班班金粟黃。食罷煮香消日長,莫遣姜鹽資胃涼。廩君所嫉裴不嘗,誰是纖纖捧碗娘。識取真腴那得忙,不是沙溪不入香。可須臾醉無何鄉,甘脆肥濃能腐腸。
沿岸沙灘種蠣房,龍門高矗水中央。舟人指點青蒼里,臨水孤山玉桂香。蠻煙瘴雨一孤舟,薄宦飄蓬海盡頭。潮至月來雙槳動,滿天風露入欽州!
龍媒天廄種,老去力何衰。霜重銀蹄裂,天寒玉箸垂。華陽懷茂草,汧隴想青池。千里心猶在,駑駘莫浪欺。
石室書留壁縫青,先朝學士舊儀刑。非貪升斗腰頻折,幾閱風塵眼未醒。魚豕暫刪新注疏,尊罍多綴古鐫銘。可堪誤點進賢籍,白首空憐守一經。
向來諸老獨巋然,羸不勝衣萬事便。燈下細書批敕字,雪邊先著趁朝鞭。豈應無故令身健,卻止功名與世傳。遺奏定留封禪藁,憑誰吹送九重天。
尚留殘暑,陣陣榔椰雨。度臘殘荷今又吐,一味新涼如許。倦來夢入黃粱,蘆簾、竹簟、藤床。誰道羈人萬里,華胥當作還鄉。
中秋清絕冠秋天,間氣生賢得月先。一念來從金粟洞,三生曾伴赤松仙。繡衣踏遍江湖上,線履催歸雨露邊。且別崆峒朝帝去,它年來拍廣成肩。展開南極老人圖,是處青煙鵲尾爐。秋露九原淪厚澤,春風一道泳康衢。萬金藥散疲羸活,三尺刑清怨嘆蘇。只此陰功誰比大,中書有考可酬無。
宦情愁獨客,光景過三春。白發不私我,青山常對人。地偏塵鞅少,日落鵲聲頻。人坐能忘此,真成物外身。
楚天如夢,冷清清、飛入半灣斜照。枉渚回汀,三十六、一曲一波腸繞。水約裙拖,風催簟卷,遣盡閑懷抱。騷魂何許,愁根種滿香草。聽說江上樓臺,湘娥倚處,淚雨無昏曉。一點君山青礙眼,幾葉征帆歸了。斑竹飄煙,綠華乘霧,坐掩孤屏悄。鷓鴣啼過,為君譜出吟稿。
長安城西雙員闕。上有一雙銅雀。一鳴五谷生。再鳴五谷熟。
草樹縈回石磴盤,仰窺巖穴俯驚湍。坤維自設西江險,人世虛傳蜀道難。滿野黃云秋正熟,連溪翠葆雨初殘。地窮車馬從來少,應笑旄倪夾道看。
佛祖仰望不及處,暗通一線幾何深。冰嚴雪冷無人會,空瀉斷崖千萬尋。
滇楚千峰斷,當年立馬看。那堪亡國淚,還灑故人棺。彭蠡扁舟小,淩江素旐寒。首丘憑孺子,辛苦涉驚瀾。四十年長別,三千里寄居。生時知有子,歸日已無書。老仆尋先冢,荒畬繞舊廬。要離雖可近,未若返于初。惜汝風塵早,艱虞及弱齡。誦詩悲陟岵,聞禮夢趨庭。剝極終來復,藍深或出青。蘄黃張楚地,早愿返松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