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山楊子仙廟三首 其三
鰲頭龍首總浮名,
何事神仙也世情。
蝴蝶滿天蟾滿地,
莫將隱語賺書生。
鰲頭龍首總浮名,
何事神仙也世情。
蝴蝶滿天蟾滿地,
莫將隱語賺書生。
科舉的鰲頭龍首之譽都是虛幻的名聲,為何神仙也沾染了世俗之情。廟中蝴蝶漫天、蟾蜍滿地,不要用隱晦的話語來欺騙書生。
鰲頭龍首:指科舉中狀元等名列前茅的榮耀。
浮名:虛名。
世情:世俗之情。
隱語:隱晦的話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科舉盛行,人們熱衷追求功名,而一些廟宇可能會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用所謂的神諭等隱晦話語吸引書生。詩人或許在游覽東山楊子仙廟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科舉虛名和神仙的世俗化。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諷刺尖銳。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象和部分文人的思想。
吟夢猶酣,秋窗乍曙,有人惋嘆。轗軻平生,優游歲月,述作霜紅晚。師心踵跡,非同年少,一脈薪傳未斷。睽違處、湖波難靜,幾度煙籠虹散。風塵擾擾,一技無成,負卻伊人慧眼。破釜鳴雷,沉舟奮楫,攄墨慚青簡。任情恣性,不求聞達,天道何能酬懶。殷勤謝,詹言警語,送明驅暗。
遙聞李白在揚州,銀甕葡萄晚自愁。曲罷廣陵人不見,蕭條楓葉映寒流。
七星關上一回頭,遙望鄉關路阻修。欲倚云山攀北斗,不辭鞍馬過南州。兩厓斬壁連天起,一水漂花出洞流。聞道清時無瘴癘,行人經此不須愁。
傷心愛恨似干戈,鏡里青絲半已皤。世上誰能填恨海,人間亦自有銀河。愁緣情重較人苦,身以飛高得月多。也解黃粱終是夢,更從夢里覓南柯。
翰苑曾通籍,祠曹久綴班。片符分虎重,雙轂映朱殷。具服朝辭陛,嚴裝夜出關。親交開祖道,遠役壯離顏。蜀嶺煙嵐匝,瀘江雪浪頑。傳餐迎驛吏,撾鼓拜溪蠻。棨戟通公廨,茶鹽擁市阛。升堂延俊造,入境問痌瘝。僻縣經過少,高齋案牘閒。奉宸瞻北斗,懷土夢東山?;潞`敌型?,詩郵足往還。來朝應可冀,弱柳未須攀。
可教游子不關心,白發高堂日已深。憂對宜男雖可忘,情同烏鳥若為禁。詩書養志勤三省,甘旨承顏抵萬金。執答春暉憐寸草,孟郊詩句不堪吟。
馬駒蹴踏非驢事,要使兒孫腳下行。三日耳聾猶可怪,謾勞灼卜聽虛聲。
人物江南第一流,將才儒術兩無儔。英雄門列三千士,功業家傳萬戶侯。金虎佩章光奪月,玉龍出匣氣橫秋。奸回向化煙塵息,坐擁笙歌醉玉樓。
而翁衣繡肅南都,玄武湖頭劍影孤。有子聯芳如二宋,傳家應不愧三蘇。鵠立蘭臺同進卷,雁行楓陛聽傳臚。倚門人望書頻寄,忠孝齊稱大丈夫。
寒蟲夜雨近清秋,華發偏驚歲月流。景逼桑榆空把玩,跡隨蓬梗任浮游。幸無軒冕為身累,獨有關山滯客愁。早晚寬恩釋累系,駕鴻千里訪浮丘。
古謂人心險,有如面不同。豈知園困性,寧與世情通。面匪隨時白,心惟一竅紅。君家上苑種,賁我鹿門中。
彼山猶有崖,此木猶有枝。而我懷所思,憂來獨無時。我有澤上蘭,春至尚猗猗。折柔欲有贈,延意及秋期。秋期日已逝,蘭葉日已衰。人生非草木,勿為寒暑移。
黃扉請老十年前,綠野秋清壽酒傳。帝以閔勞優宰執,人于勇退識神仙。三朝耆舊元名世,一代勛猷自格天。望起蒼生同此日,相麻霄漢聽重宣。
連朝風雨怕清明,憶得舊時程。幾番綠暗橋東路,蓬松柳、綰住離情。寸寸蘆芽蒲鬣,聲聲乳燕雛鶯。覺來煙水對湖亭,城郭負新晴。開緘中有倉皇淚,一摩挲、一片霜凝。那復稼軒慷慨,幽茫只近文英。
當時恩譴異長沙,春見唐昌兩度花。幕府夜來頻問帖,玉鞭金勒向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