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 其一
航海東南計已窮,逢厓今日運將終。
楓林魂散千山黑,瘴海龍歸百戰空。
慘結玄黃迷極浦,淚隨寒雨隕霜風。
悠悠今古興亡恨,落日啼烏古殿鐘。
航海東南計已窮,逢厓今日運將終。
楓林魂散千山黑,瘴海龍歸百戰空。
慘結玄黃迷極浦,淚隨寒雨隕霜風。
悠悠今古興亡恨,落日啼烏古殿鐘。
朝廷航海到東南,計策已經窮盡,來到厓山,如今國運即將終結。楓林里英靈的魂魄消散,千山一片昏暗,經歷無數戰斗,如瘴海的蛟龍歸去,一切都成了空。慘烈的景象籠罩天地,讓人迷失在遙遠的水邊,淚水隨著寒雨在霜風中落下。古往今來,那無盡的興亡之恨,就像落日下啼叫的烏鴉和古殿里傳來的鐘聲。
厓山:在廣東新會南大海中,宋末抗元最后一戰在此進行。
航海東南:指宋末朝廷流亡海上,向東南逃亡。
玄黃:指天地,這里形容戰爭慘烈,天地昏暗。
極浦:遙遠的水邊。
厓山之戰是南宋與元朝的最后一次大決戰,宋軍戰敗,南宋滅亡。詩人在游覽厓山時,面對這一歷史遺跡,有感于朝代的興亡,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憑吊厓山之戰,抒發興亡之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悲涼。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歷史興亡主題的佳作,讓后人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巨變。
古于射獵辯王臣,白獸乘風瞰世人。添得青霜金伐氣,伐生伐善伐天真。
去年得歸離江州,七日遂登黃鶴樓。南風捲江浩呼洶,豗轟欲翻鸚鵡洲。七澤莽昧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轉。數月巳擲檀家湖,夢飛每到羊公峴。峴腳山南東道樓,秦川公子醉悲秋。檻邊斑竹古猶活,云石寂寞蒼梧愁。重華馭遙不可叫,白沙黑猿疏樹幽。看圖彷佛曾游處,素壁青天漢水流。
仙子驂鸞不可呼,故園花石久應蕪。不知綠野何人買,試問平泉有子無。高筑詩壇據越城,醉呼楊陸主文盟。至今月下蒼苔石,時有先生杖履聲。當年彬父遣詞臣,列戟傍觀色怒嗔。谷水曾無歸璧日,稽山已有摸金人。
鯤海蝸廬總莫論,大都容得下琴樽。欲將吏部長名榜,比勘東林離垢園。李下自無蹊徑在,山公原有竹林存。幽居也不宜籬棘,多少禽魚望引援。
博陵公子真文虎,占斷儒官第二人。
干密花疏更作叢,深林空谷自春風。王孫去后多芳草,零落馀香繭紙中。翠轉光風百里馀,吳興畫法宛如書。凄涼九辯無人誦,空憶中庭雪霽初。
出頭自合持文柄,失腳因循作吏師。記取舂陵好邦伯,臨風對月有清詩。
曉閣疏鐘午店雞,客途風物剩堪題。葡萄引蔓青緣屋,苜蓿垂花紫滿畦。雁塔雨痕迷鳥篆,龍池柳色送鶯啼。前朝冠蓋多黃土,翁仲凄涼石馬嘶。
古寺蕭條絕四鄰,寺前松柏幾回春。月明下界猶聞磬,年老荒山少見人。貝葉舊聽雙樹法,衲衣孤坐兩朝身。秋風已爛蒲團草,悟得西來意自真。
曾奪麻池厭老拳,十年深抱死生冤。石郎亦是英雄客,握手平生不諱言。
杜鵑聲里瘴云低,江上輕寒透敝衣。九十春光今日過,三千客路幾時歸。桐花門巷空殘雨,燕子樓臺又落暉。海內交游俱白發,相思莫遣信音稀。
病眼亡聊祇強回,道人得得供新梅。谷寒未必春先到,幾夜冰蟾照得開。野客分花入戶間,此心今合付翛然。平生費盡金鴉嘴,不負幽芳十七年。
春煙漠漠溪溶溶,鳥鳴終朝低竹叢,桃花亂落溪水紅。白首一人扶一筇,醉中忘卻溪西東。誰載咿啞進酒篷,朝歌夕舞煩兒童。吾廬若在茲溪上,如此風光不讓公。
彩筆飛花寫世風,傳聲繪影奪天工。歌吹富厚離常道,卓識何人解此翁。
袈裟相伴踏清秋,健即閑行懶即休。記得罷琴吹笛夜,雨聲茅屋小如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