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道中
碧漲回溪滿,風蘆對岸斜。
群魚嬉水鳥,深草著秋花。
日午人歸犢,陰濃婦浣紗。
愁聞積霖后,戶戶有農嗟。
碧漲回溪滿,風蘆對岸斜。
群魚嬉水鳥,深草著秋花。
日午人歸犢,陰濃婦浣紗。
愁聞積霖后,戶戶有農嗟。
溪水碧波蕩漾漲滿了彎曲的溪流,對岸的蘆葦在風中傾斜。成群的魚兒和水鳥嬉戲,深草叢中點綴著秋天的花朵。中午時分,人們趕著牛犢回家,樹蔭濃密處婦女在溪邊浣紗。憂愁地聽聞久雨之后,家家戶戶都有農民在嘆息。
碧漲:指溪水碧波蕩漾,水位上漲。
風蘆:被風吹動的蘆葦。
著:附著,這里指開放。
積霖:久雨。
農嗟:農民的嘆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詩人在鄉村郊野漫步時所見所感。當時可能久雨成災,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詩人看到鄉村景象,既有對美景的欣賞,也對農民的遭遇感到憂慮。
這首詩前半部分描繪了東郊道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后半部分筆鋒一轉,寫久雨給農民帶來的愁苦,主旨是反映鄉村生活的兩面,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在同類田園詩中獨樹一幟。
四月四日夏令新,馀花更饒三日春。榴紅裙子凌波襪,一曲南風花笑人。
疏林落葉亂孤村,芳草萋萋滿墓門。惆悵美人今不見,寒鴉棲盡又黃昏。
火之龍兮,云弗從,雨弗降。三眠始,三眠終。
馬便熟路立風嘶,野寺云林綠半垂。眼豁不知天更大,心焦卻怨雨來遲。柳殘晴岸翻成趣,花發秋江正及時。杖屨叨陪消俗慮,一囊收得幾聯詩。
并馬登臨望九畿,層樓高處與天齊。六朝勝槩遺江左,三峽云山接瀼西。縱飲綠醅寒力勁,醉歌金縷夕陽低。明朝何處重攜手,黃四娘家花滿蹊。
五云騰曉。望凝香畫戟,恍然蓬島。玉露冰壺,照神仙風表。詩書坐嘯。喚淮楚、滿城春好。雨谷催耕,風簾戲鼓,家家歡笑。南湖細吟未了。看金蓮夜直,丹鳳飛詔。鬢影青青,辦功名多少。持杯滿釂。聽千里、載歌難老。試問尊前,蟠桃次第,紅芳猶小。
天臺之山四萬八千丈,中有飛仙共來往。東方未白天雞號,扶桑赤日三更上。山人曾識玉蟾翁,丹砂九返面如童。吹笙醉跨千年鶴,朝上崆峒暮廬霍。葛洪井西松樹老,子晉臺下桃花落。日邊人寄董師書,別我卻入天合居。麻姑相見已白發,蓬萊弱水人何如。我亦張帆上南斗,餐霞有訣能相授。青天更約借龍騎,福地應知今虎守。
幾年郎署見多籌,西度函關得壯游。旗影極天開驛路,劍光終夜照邊樓。吳江百戰蒼生淚,秦地長征白發愁。共道轉輸非舊日,帝京遙望朔云秋。
雞鳴發馀杭,到寺已亭午。參禪固未暇,飽食良先務。平生睡不足,急掃清風宇。閉門群動息,香篆起煙縷。覺來烹石泉,紫筍發輕乳。晚涼沐浴罷,衰發稀可數。浩歌出門去,暮色入村塢。微月半隱山,圓荷爭瀉露。相攜石橋上,夜與故人語。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昔照熊虎姿,今為猿鳥顧。廢興何足吊,萬古一仰俯。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春愁。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闌干半入樓。
萬嶂芙蓉卷。記題墻、秋星野驛,少游都遣。昨日城砧深白帝,起掩江靈清泫。才暖到、凍陵冰繭。自盼有情多護惜,做九州、明月無深淺。花遠近,芬芳展。雙聲送嶺歌清顯。訴征年、麻鞋向闕,水棱山扁。憶渡羅紋江上宿,不動酒旗霜犬。好整頓、艱時都免。肯折五陵年少氣,但低頭、自制蘭荃典。天澹蕩,明霞剪。
誰言山色可忘憂,誰道澄江銷客愁?試倚闌干西北望,浮云依舊暗神州。
坎蛙曉渴上苔欄,石甃泥渾底欲乾。焦稼不為簞食計,一瓢飲水亦良難。
東風吹日花冥冥,繁枝壓雪凌風塵。素羅衣裳照青春,眼中若有梨園人。攀條弄芳畏日夕,只今紙上空顏色。顏色好,愁轉多,與君沽酒花前歌。
因法相逢一笑開,俯看人世過飛埃。湘南嶺外休分別,圓寂光中共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