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書
圣賢經典素心珍,
詎肯輕拋借與人。
未必眼前無季布,
只因去后有儀秦。
圣賢經典素心珍,
詎肯輕拋借與人。
未必眼前無季布,
只因去后有儀秦。
圣賢的經典是我以純凈之心珍視之物,怎肯輕易借給別人。不一定眼前沒有像季布那樣守信用的人,只是擔心借書人走后會出現像張儀、蘇秦那樣不講信用的人。
素心:指純凈的心。
詎肯:怎肯。
季布:秦末漢初人,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著稱,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
儀秦:指張儀和蘇秦,二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善用權謀之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在古代書籍相對珍貴,借書現象較為常見的背景下創作。詩人或許有過借書不還的經歷,或者看到身邊此類事情發生,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書籍的珍視和對借書行為的謹慎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惜書不借的態度。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以古喻今,使情感表達更委婉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從側面反映了古人對書籍和誠信的重視。
三城蒼赤幸依劉,籌策兵農事事優。萬灶牢盤供裕國,一方鎖鑰佐為州。官閒未比曹疑馬,俗易行看劍買牛。鹽鐵不須持漢議,消弭兼頌富民侯。
昨夜鳥聲春,驚鳴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瑱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臺神。
良人死作戰場鬼,賴有兩兒猶可倚。抱兒啼泣背燈光,游魂不歸秋夜長。當時羅衾香未滅,繡幃亦有鴛鴦結。婦人無夫若風燭,縱欲重施為誰設。兒今成人妾守志,太守封章旌節義。良人精爽亦有知,妾身雖亡復何愧。
夫子有直氣,聲名重如山。上書遭放逐,去國知幾年。傷弓念投林,失水思潛淵。但期歸里社,問舍仍求田。迨茲是卜筑,占勝郊野間。梅竹映左右,溪山繞后前。且欣輪奐美,碧瓦生青煙。莫嘆經營苦,綠鬢成華顛。君雖欲退處,天豈容久閑。會起佐明主,四海俱晏然。我亦初卜筑,止有湖與山。一區未易就,首尾八九年。種竹已成林,積水已成淵。我始得棲息,守此桑麻田。羨君治第敏,不出數月間。落成寫胸臆,遙寄到我前。佳句粲珠玉,妙畫梯云煙。我見為君動,喜甚殆欲顛。第恨隔山岳,無由相伴閑。何時一會面,尊酒共陶然。
六十未云至,五十已有馀。耳順豈我能,知命亦非馀。為吏固不敢,躬耕氣力虛。開窗讀史冊,往事多欷歔。韓仇錐既誤,荊卿劍亦疏。愿言逐夸父,虞淵追日居。
一生不愧柏舟詩,熊膽為丸年少時。繞膝彩衣何處是,薤歌聲斷使人悲。
陸地無根客,江村有發僧。兩盂殘喘粥,一寸苦吟燈。
故曲吟來為故客,幾聲檀板紅牙。前緣已杳付恒沙。那年頭上髻。換了鬢邊花。滋味堪堪言不得,弦音撥弄吁嗟。酸甜苦辣各些些。爾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
大江西上,郁孤臺八境,人間圖畫。地涌千峰搖翠浪,兩派玉虹如瀉。彈壓江山,品題風月,四海今王謝。風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憂國丹心,彈絲吹笛,未必能陶寫。西北風塵方澒洞,宰相閑歸綠野。月斧爭鳴,風斤運巧,不用修亭榭。紫樞黃閣,要公整頓天下。
昨日見花開,今日見花落。花落花開還滿枝,人老終無年少時。勸君及時且行樂,莫管花開與花落。
無正文。
東海波深玉甲新,浴蘭初罷薦奇珍。珧瑤字義何須辨,蘇趙于今有幾人。
幽薊稱巖甸,重襟亦在斯。尚紆南顧策,數費北門師。霜悴青苗盡,秋深赤羽馳。誰能如賈誼,流涕向明時。
春光漸老,流鶯不管人煩惱。細雨窗紗,深巷清晨賣杏花。眉峰雙蹙,畫中有個人如玉。小立檐前,待燕歸來始下簾。
昆山陶峴好,浪跡在云煙。天性元麋鹿,人言是水仙。風流君最慕,高尚世爭傳。安得三舟去,重浮碧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