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年書院
竹色侵晚帙,泉聲漱嵌根。
試通丹灶路,應到老人村。
竹色侵晚帙,泉聲漱嵌根。
試通丹灶路,應到老人村。
竹子的翠色映照著傍晚翻開的書卷,泉水的聲音沖刷著山巖的根部。試著探尋通往丹灶的路,應該能到達那傳說中的老人村。
侵:映照、浸染。晚帙:傍晚翻開的書卷。帙,書套,這里代指書籍。
漱:沖刷。嵌根:山巖的根部。
丹灶:煉丹的爐灶,在古代詩詞中常與道家、修仙等相關。
老人村:傳說中的長壽之地。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游覽書院之時。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人們對道家文化有一定的興趣和追求。詩人在書院周邊看到清幽的自然景色,引發了對道家仙境的遐想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書院周邊的清幽之景并抒發對道家仙境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富有想象。雖在文學史上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道家文化的關注。
牛飲芳陂鴉立背,馬過秀野蝶隨蹄。
扁舟江上暮潮平,白露橫空鸛鶴鳴。為問行歌都市客,風塵能得似君清。
惘惘有不甘,人生極苦相。世緣所縛縶,窘若鮮在盎。儻有脫鼻時,哀哉此屬纊。避地逃空虛,憂來輒知向。煩冤徹毛里,山川不能障。名賓何與天,分寸未借讓。繪事三十年,未極志所尚。年來逢亂離,杜門尤怏怏。我歸當去冬,強步猶過訪。神形已支離,憤世氣逾伉。畫師多享年,冀接湯戴行。世短數亦奇,意氣隨斂葬。寂寞身后事,酬君涕一放。
歷盡年俱往,寒多火未銷。為憐無去日,翻恨有來朝。世路看何隘,家山望更遙。雙娥燈影里,剪綵待元宵。
苦海超離漸有期,亞東風氣已潛移。待看廿紀爭存日,便是娥眉獨立時。
言旋其處,以奠中域。無替厥靈,四方是則。神永不息,祀永不愆。以享以報,于萬斯年。
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便化名花也斷腸,臉紅消盡自清涼。露零瑤草秋如水,簾卷西風月似霜。淚到多時原易淡,情難勒處尚聞香。生生死死原皆幻,那有心情更艷妝。
婉孌相因依,都門火三改。忘形有傅徐,晨夕過從每。義州今眉州,談藝空千載。南北與中央,尊酒極瀟灑。看花過僧庵,吹帽坐磊嵬。小園風露夕,得意東籬采。天地非昔秋,江海遺根在。哀哉祀與輿,竟作龔與隗。好花留歲月,君何不相待。
先生曉開城旦書,坐與老農相囁嚅。槐陰翠圓吏已散,歸來下簾手撚須。胸中百紙無處使,靜看窮達如呼盧。身閒睡飽亦不惡,何用一躍驚駘駑。去年鑿池筑潛玉,清夜明月掛碧蘆。先生獨吟亦徑醉,誰見露鶴寒相呼。徑山老人笑疏懶,云當運動如戶樞。朝來此老意不已,溪寺破雨遺天蘇。紫房雁觜擢煙縷,細根蚯蚓蟠苔膚。茯苓雖老避芳液,團參已貴慚云珠。先生領意手自植,衣袂馥馥侵蘼蕪。從今抱甕十日往,欲將后健酬前劬。何時一飽翳鳳凰,緱山月夜聽笙竽。長吟往覓五色麟,翩然那復煩雙鳧。坐看白駒變古今,浮漚流電皆須臾。此語險怪儻未然,引年聊與昌陽俱。不須仙人九節杖,他年要與猱爭途。凌霄峰頭覓此老,登山過水安用扶。
頫仰乾坤笑屈平,無端江上自悲鳴。扁舟隨處堪容與,便是求魚也自清。
雨多檐溜響潺潺,矮屋深窗面面關。秉燭襟期憐晝短,看花心緒恨晴慳。銀塘水滿鷗先下,翠幕春寒燕未還。執戟揚雄今白發,久無夢到紫宸班。
穿幽透密,傍園林宴樂,清時鐘鼓。簾隔波紋分晝影,融得一壺春聚。篆徑通花,花多迷徑,難省來時路。緩尋深靜,野云松下無數。空翠暗濕荷衣,夷猶舒嘯,日涉成佳趣。香雪因風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樹。響石橫琴,懸崖擁檻,待月慵歸去。忽來詩思,水田飛下白鷺。
高廣融結,實維中央。宣氣報功,利彼一方。坎壇以祀,六樂鏘鏘。靈其有喜,酌以大璋。
晴原望新麥,一片綠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