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常州登太平塔
未破浮生夢,觀光駕客舟。
龍城初寄跡,雁塔且閒游。
登覽江山勝,吟懷品物稠。
周郎馳騖地,黃菊幾番秋。
未破浮生夢,觀光駕客舟。
龍城初寄跡,雁塔且閒游。
登覽江山勝,吟懷品物稠。
周郎馳騖地,黃菊幾番秋。
還未打破這浮幻人生的夢境,便乘船前來游覽觀光。初次在常州這座龍城暫居,暫且登上太平塔悠閑地游玩。登高覽盡江山的壯美,吟詩抒懷,世間萬物紛繁眾多。這里是周瑜當年馳騁奮戰之地,黃菊已經過了多少個秋天啊。
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龍城:常州的別稱。
寄跡:暫時居住。
雁塔:這里指太平塔。
品物:萬物。
周郎:指周瑜,三國時東吳名將,曾在這一帶活動。
馳騖:馳騁、奔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初到常州,登上太平塔,看到眼前的江山美景,聯想到此地的歷史典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詩人以游客或暫居者的身份,對新環境產生了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初到常州的觀感和對歷史、人生的思考。其特點是將眼前景與歷史事相結合,情感深沉而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對生活、歷史的感悟。
掛冠神武出燕都,
不握汀州使者符。
詩卷盡題名下士,
俸錢堪施酒家胡。
歸舟沖雁過防塢,
落日停云滿具區。
世有延陵今未乏,
柴門高枕著潛夫。
柴門乍啟,怪朝來、三徑瓊瑤堆積。試問青山,愁底事、一夜都將頭白。灞岸尋詩,謝庭雅會,剩有風流跡。前村路斷,梅花難探消息。
小樓閑上悲懷,憑高放眼,望處尤佳絕。萬里寒云,飛鳥盡、凍合江天一色。釣艇漁翁,片帆斜掛,獨坐披蓑笠。長歌對酒,樂抵蔡州聞捷。
止覺百無路,
來循夫子墻。
問門迷入徑,
冒雪立平岡。
流水去不息,
此身行若忘。
譙樓燈火見,
獨自下蒼茫。
明道之政,可以歌舞。
小臣作頌,實慚吉甫。
玉盌清泠沃蔗霜,金尊琥珀湛云光。詩歌白雪傳腔緩,舞合前溪引隊長。內史功名付煙草,野王臺榭亦荒岡。諸君肯向花前醉,何必當時綠野堂。
東風不管鬢絲長,醉草時看墨數行。花鳥大家誰彼此,溪山到處可壺觴。平原相業三千履,諸葛生涯八百桑。一笑向君重握手,傍秋亭外又斜陽。
地辟野真無曠土
令行國亦少游民
如何崔浩嚴流品
待遇終殊內地人
馬頭一日對青山,
萬里歸心插羽翰。
暮雨晚晴風轉急,
京淮亦自苦春寒。
城上畢逋烏夜啼,城頭曉角風凄凄。
梵唱度云寺隔水,櫓聲破煙人過溪。
閑門花掩石蘿老,孤塔影隨山月低。
為語龐眉老尊宿,松陰深處卜幽棲。
蝶醉蜂狂香正濃,
晚來階下墜衰紅。
開時費盡陽和力,
落處難禁一陣風。
碧落當年墮酒星,
醉中萬事一浮萍。
亦知人世無窮事,
一醉松根不肯醒。
六十年來世事疏,青山草屋野人居。
風吹短發梳難整,鶴過閒身可得如。
病久到來尋舊藥,眼昏歸去掩殘書。
交游四海誰知已,大半凋零嘆逝馀。
羈客傷遲暮,隆冬發浩吁。
市居慚大隱,講席愧通儒。
牢落精華鑠,冰霜月夜孤。
無裘難卒歲,掩卷意踟躕。
天風乍起吹山雪,人日那堪匝地陰。自托身為蒼水使,何辭車度翠微深。乾坤客路三湘鬢,日月鴻霄萬里心。東望白云生嶺外,鄉愁春思總難禁。
七日春來半風雨,況逢飛雪轉多陰。瑤華堪折美人遠,仙蓋欲臨湘水深。十載風塵愁作客,百年交誼幸同心。索梅本謂能供笑,對爾寒花更不禁。
斷碣依江口,荒祠落照平。
人煙雙徑出,古木一橋橫。
水國蛟龍氣,靈臺鳥雀聲。
千秋功業在,廟貌獨崢嶸。
山色西來紫氣屯,
一時詞客滿柴門。
趨朝石奮迂車騎,
乘興王猷載酒尊。
坐奉清言都講舍,
齋分寒食給孤園。
持觴醉問風塵事,
尚有藤蘿足避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