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訪張伯起不遇飲幼于別館
柴門不啟白云棲,為憶君名未敢題。
何似竹林嵇叔夜,攜琴載酒夕陽低。
浮云舒卷元無意,鶴怨猿驚未必真。
贏得嗣宗心一片,不將青眼傍他人。
柴門不啟白云棲,為憶君名未敢題。
何似竹林嵇叔夜,攜琴載酒夕陽低。
浮云舒卷元無意,鶴怨猿驚未必真。
贏得嗣宗心一片,不將青眼傍他人。
柴門緊閉,白云棲息于此,因記著你的名聲,我沒敢隨意留題。你多么像竹林中的嵇叔夜,我帶著琴、載著酒,在夕陽西下時前來。浮云舒卷本就沒有什么目的,鶴猿的驚怨未必是真。我贏得了像阮籍那樣的一片真心,不會用青睞的目光去看別人。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常指貧寒人家的門。
白云棲:白云棲息,形容環境清幽。
嵇叔夜:即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之一,以曠達、有才著稱。
浮云舒卷:浮云舒展和卷縮,比喻世事變幻。
鶴怨猿驚:出自孔稚珪《北山移文》,原指隱士出山,山中的鶴和猿都為之驚怨,這里表示隱居者的動靜。
嗣宗: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能為青白眼,對志同道合者用青眼,對厭惡之人用白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東行去拜訪張伯起,結果未遇,于是在幼于的別館飲酒。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時期,詩人在訪友過程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張伯起的欽慕和自己堅守情誼的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借景抒情,營造出清幽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十里紅裙間綠衣,西風吹亂碧參差。佳人日暮秋裳薄,怕有天霜磬折時。
別面不如花有笑,離情難似竹無心。因入說著曹家女,引得相思病轉深。
早背胡霜過戍樓,又隨寒日下汀洲。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
緬懷彭澤令,從借剡溪居。水漫眾流會,山連夜徑疏。閉關非避世,為道久忘書。乍愜幽棲趣,永欣塵鞅除。
一鐙搖影焰深青。霜刀裁素綾。未秋先覺枕如冰。打窗風葉零。愁局縮,強飛騰。癡魂成凍蠅。粵關閩嶠暗經行。不知郎去程。朧朧澹月映寒沙。秦淮多酒家。壁間狂草掃龍蛇。留題驚物華。彈趙瑟,醉吳娃。微紅雙臉霞。畫船歸去斗橫斜。夢中啼早鴉。
琪樹吹香蕩夕暉,華簪人對雪霏霏。漢宮新火初傳燭,楚女行云乍濕衣。一片花疑蝴蝶化,滿枝春想玉釵肥。娥眉不用梨園曲,唱徹瑤臺醉未歸。
鈿轂正芳茵藉地,馳驅相屬。苑郊四圍秀木。襯幾點、殘紅如慵膏沐。停車坐對,籠罩乾坤張翠幄。頻笑語。迤邐行遲,訝看蕭寺榜靈谷。庭外牡丹開數簇。薙蔓草、蘭蕙香馥。轉眼黃昏近也,又共指歸程,清歡難續。生平僅百,長恨流光何太速。快追尋、勝游良夜,更秉千枝燭。
龐婆移轉髻邊梳,一段風流舉世無。萬事但將公道斷,維那不用筆頭書。
仙府分根飽月光,百車金粟撒瑤房。夜來東壁西風勁,三萬牙簽字字香。
羅含亦有宅,洲渚啟柴門。未足拒風色,猶堪隔世喧。卜居空著論,畢娶詎忘言。且折薛中券,相從籬下樽。
衰年因羈旅,百念日縈繞。蓍龜亦何知,憂來又將老。出處稍不慎,遠志成小草。堂陰有孤芳,紛葩照人好。誰將忘憂姿,擷芼等蘋藻。充腸固甚慰,入鼎可堪擾。糠籺貧者事,甚矣兄逐嫂。異時饜粱肉,記此一羹飽。
花老蠻煙隔瘴塵,幾驚清夢喚真真。夜窺幽樹惟山鬼,暖入孤根有谷神。歲晚妝殘金屋冷,月明歌散玉樓春。十年不醉西湖路,辜負先生墊角巾。
長江輥底浪如銀,秋日白蘋紅蓼新。莫怪扁舟難到岸,行船由在把梢人。
一串金鋪簇碧叢,野田高下狀童童。憑君洗我讀書眼,收入公門藥籠中。
石間點筆撚吟須,雄覽江山為發舒。脫口欲令神鬼泣,臨池清逼右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