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秦君亭 其二
秋日春風麗句亭,先生天上少微星。
滿爐松影隨香碧,一硯苔痕帶雨青。
姜相笑中應斗酒,等公談外祇函經。
何人為我攜氈蠟,來洗蒼碑墨數廳。
秋日春風麗句亭,先生天上少微星。
滿爐松影隨香碧,一硯苔痕帶雨青。
姜相笑中應斗酒,等公談外祇函經。
何人為我攜氈蠟,來洗蒼碑墨數廳。
在這秋日春風中,麗句亭顯得格外美好,秦先生就像天上稀有的少微星般出眾。爐中滿是松樹的影子,隨著香氣泛著碧色,硯臺上的苔痕帶著雨意呈現出青色。姜相在談笑間應能豪飲斗酒,秦先生除了清談就只是潛心研讀經書。誰能為我帶著氈和蠟,來拓洗那幾塊大廳里蒼碑上的墨字呢。
麗句亭:秦君所建之亭。
少微星:星名,常用來比喻有名望的人。
姜相:可能指歷史上善飲的宰相,具體待考。
函經:研讀經書。
氈蠟:用于拓碑的工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拜訪秦君亭時,被亭中的環境和秦先生的風采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文人雅士之間交流頻繁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秦先生及其所居之亭。其特點是寫景與寫人相結合,營造出高雅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秋風歸棹倚蕪城,一片閑情對月明。錦纜起鷗傷往事,青錢跨鶴笑狂生。吳公塘路巳陳跡,后主觀花空有名。欲訪平山舊闌檻,有無山色暮云橫。
暮潮聲落草光沉,賈客來帆宿岸陰。一笛月明何處酒,滿城秋色幾家砧。時清曾惡桓溫盛,山翠長牽謝傅心。今日到來何物在,碧煙和雨鎖寒林。
飲邊聊復得元子,坐上安非類蔡邕。袖取清談鐵如意,茫茫世事正蛇龍。
疏雨隨風迥,輕寒薄暮歸。猶憐數花朵,辛苦駐春輝。
清暉堂下相從夜,見說崔橋自昔游。別后不知能幾日,卻來橋上系扁舟。
一葉扁舟雪夜來,尚期東閣共吟梅。長亭柳色不堪折,怕殺陽關疊疊催。
洛陽城西千樹雪,走馬看花遍阡陌。金鞭換酒為沈□,爛醉花前扶不得。粉香薰透詩人脾,思入吳箋灑殘墨。別來風雨難為春,客懷幾度孤清明。壯游回首已陳跡,一聲啼鳥心魂驚。苕溪居士獲天趣,造化潛移不知處。玉容寂寞澹春寒,猶記香山舊時句。羨君好古清有馀,勵志恥作黃金奴。梅邊握手恨不早,老眼半世空江湖。畫圖詩筆耀當代,大嚼屠門意殊快。更須什襲為珍藏,靜里春光常自在。
素秋歸兮玄冬早,王是時兮出西鎬。幸華清兮順天道,瓊樓架虛兮靈仙保。長生殿前兮樹難老,甘泉流兮圣躬可澡,俾吾皇兮億千壽考。
豫章楩楠中梁欐,未免匠石斤斧尋。嶧陽桐梓作琴瑟,塵匣空恨無知音。何如君家兩松樹,飽含風露垂清陰。輪囷雖不獲世用,老氣自足雄山林。長空六月灑蒼雪,清絕不受塵埃侵。夜來月出東山岑,影落萬丈寒潭深。道人大醉發長嘯,直疑驚起雙龍吟。
大婦妝初成,一顧傾人城。中婦妝乍畢,一盼傾人國。少婦妝未己,一笑傾人主。有酒清且旨,交加學連理。
無麥夫何極,吾憂隴畝空。豈能驅盜賊,得忍鬻兒童。荼蓼充腸熟,樵蘇救口窮。無端縣小吏,召役到疲癃。
雪霽萬山出,和氣藹王正。平園春事競起,梅柳凍全醒。此際朝元歸路,疑有真仙呈瑞,笙鶴九霄聲。東閣識風度,南極粲光明。看精神,秋夜月,玉壺冰。淳熙相業隆盛,家自得儀刑。聞道君王神武,捷報胡兒宵遁,玉殿正論兵。行奉紫泥詔,帷幄佐中興。
玉立秋塘一振衣,竦肩莫是為尋詩。近來絕少元和樣,島瘦郊寒渠得之。
芭蕉展大葉,晴陌木棉飛。荔枝紅映江岸,南國正芳菲。自有粵山粵水,那見工農如此,意氣吐虹霓。勞動創新業,奴隸發英姿。跨東橋,邁大道,轉西堤。經過六二三路,萬臂一時揮。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鯨鯢。階級未消滅,眾志豈能移。
接果移花看補籬,腰鐮手斧不妨持。上都新事長先到,老圃閑談未易欺。釀酒閉門開社甕,殺牛留客解耕縻。何時得見纖纖玉,右手持杯左捧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