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水退雨不已次受益韻二首 其二
七年逢四潦,茍活到于今。
每值月離畢,難逢木守心。
江兼湖共滿,憂與恨俱深。
萬頃青秧沒,田家淚濕襟。
七年逢四潦,茍活到于今。
每值月離畢,難逢木守心。
江兼湖共滿,憂與恨俱深。
萬頃青秧沒,田家淚濕襟。
七年間遭遇了四次大水,我勉強活到了如今。每當月亮運行到畢宿(預示大雨),卻難遇到木星守心的吉兆。江水與湖水都漲得滿滿當當,我的憂慮和愁恨也愈發深沉。萬傾青嫩的秧苗被洪水淹沒,種田的農家淚水打濕了衣襟。
潦(lào):大雨成災,洪水。
月離畢:月亮運行到畢宿(二十八宿之一)。《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有“月離于畢,俾滂沱矣”,古人認為月入畢宿主大雨。
木守心:木星(古代稱“歲星”)運行到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視“木守心”為吉兆,此處指難遇太平之象。
青秧:剛插下的稻苗。
田家:農民。
此詩或作于作者經歷多次水患后。詩中“七年逢四潦”表明水患頻發,結合“水退雨不已”的背景,可見當時連降暴雨、江河泛濫成災,農田被毀、農民受災嚴重,作者通過此詩記錄災情并抒發對民生的關切。
全詩緊扣水患主題,以“茍活”起興,繼用典故暗喻災因,再寫江湖滿溢之景,最后聚焦青秧淹沒、田家垂淚的細節,層層遞進,深刻反映了水患對農業與民生的摧毀,是一首關注現實、情感真摯的憫農之作。
春江生綠蕪,所思恨遠別。美人有新篇,開緘動風日。商謠跂吳云,轉使心旌孑。誰能袪渴塵,惠我太古雪。廣文今冷官,五斗腰不折。朝吟水洋洋,晚眺山嵲嵲。君庭梧十尋,我方詠瓜瓞。大哉唐虞談,出口陋猥屑。夕燈照虛堂,屢系康侯節。填然鳴鼓中,乃獨按魯薛。南沙舊同游,有操如玉潔。贈君四三章,古調超巧拙。歲寒結深盟,紛華以為瞥。勸君勿太潛,行止故有說。秋芳淡無姿,美在人未擷。我歌亦吾情,不為聞者說。
茫茫見溟海,君駕箭帆先。喜極相呼急,波翻不可前。飄飖終失望,哽咽頓如泉。忽覺禾床夢,唯聞鼠齧氈。
傾國鉛黃不假施,吳兵勍敵頓凌夷。苧羅石在千馀載,好事公今尚作詩。吳宮金玉似泥沙,西子東來舉國誇。一日越兵聲震地,夫差猶惑眼中花。
彭澤先生多種秫,河陽令尹亦栽花。何如清絕仁山地,靜倚山扉月萬家。
心中人教掌中憐,不羨微之得事先。趙姊豐容工泥夜,徐娘情味勝雛年。清歡無睡非茶力,羞頰微赪似酒妍。韻勝不妨香略晚,故陪霜菊到尊前。
匡山峙東南,積阻帶晴霓。蜿蜒三百里,峰巒轉嶄絕。屹立睨中原,高擎拄天闕。下有藏真士,散發弄松雪。時來起淵潛,道味乃井渫。薜蘿愜幽貞,叢桂樹芳烈。行藏豈不榮,白黑因所說。方追洪厓蹤,距迷巨卿轍。愿言就松門,揮杯共明月。
得莫欣欣失莫悲,隙光于我有何私。落花啼鳥春歸去,綠鬢朱顏能幾時。
莫愁能度曲,裊裊動人情。石城諸少年,認得莫愁聲。
一載垂垂向盡時。樽中有酒不須辭。知君久識江湖味,歲晚天涯未覺悲。高秉燭,緩傾卮。今宵無醉且無歸。漏舟共載滄溟闊,來日風波豈可知。
當年蜀道秦關,萬里飄然往還。酒病曾留西縣,眼明初見南山。
舅也林間客,高流綠酒同。琴歌成故事,笙鶴巳遙空。適意青山解,催人白發工。鹿門明月在,何處覓龐公。
時人皆謂我狂生,蓬頭垢面縱橫行。神龍變化愧無力,失水乃與螻蟻爭。哀哉天下日沉濁,孟軻好辯遭凌辱。從來君父若浮云,暮楚朝秦非反覆。我今守道誠不詳,孔雀何如牛有角。
微茫煙雨暗沙汀,千羽龍舟出渺冥。歸棹恰逢端午節,閒心一上望湖亭。坐中好友難為別,薄暮驪歌不可聽。惆悵此心何所似,高秋曾否扣柴扃。
江空水落寒無波,倚天赤壁高嵯峨。雪堂老蘇從二客,攜酒夜載扁舟過。中流扣舷發棹歌,有酒不飲當如何。鱖魚三尺膾白雪,臨風細酌金叵羅。酒酣耳熱歌再起,直溯空明三百里。一聲孤鶴橫江來,明月在天天在水。酹月呼嫦娥,仰天聽天語。洞簫吹徹廣寒秋,卻挾飛仙共高舉。人生行樂須及時,昨日少壯今日衰。功名自昔等炊黍,英雄徒為曹瞞悲。畫史獨何心,丹青托千載。江云山月想登臨,仿佛圖中見風采。后來游賞豈乏賢,文章不如元佑前。萬金詞賦爛星斗,追逐騷雅光聯翩。先生別去陵谷遷,漠漠宇宙迷荒煙。臨皋鶴夢骨可仙,誰同此樂消閑年。
從軍古云苦,況復遠戍邊。強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惡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犁鋤亦病甚,幸免荷戈鋋。但得烽火息,聊以延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