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孫長文泊姑蘇館
讀書窗下一燈殘,
忽有詩來為暖寒。
聞道扁舟春共載,
雪云雖冷不相干。
讀書窗下一燈殘,
忽有詩來為暖寒。
聞道扁舟春共載,
雪云雖冷不相干。
在讀書的窗下,一盞孤燈將盡,忽然收到你的詩作,為我驅走了寒冷。聽說你乘扁舟與春光同游,即使雪云寒冷,也與這春意無關了。
次韻:古人酬和詩的一種方式,指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作詩回應。
殘:指燈光微弱,即將熄滅。
暖寒:此處指友人的詩帶來溫暖,驅走寒意。
扁舟:輕便的小船。
春共載:與春光一同乘舟,形容與春景相伴而行。
此詩為作者次韻酬答友人孫長文之作。孫長文泊于姑蘇館時可能曾作詩寄贈,作者于書齋中讀其詩,因感其溫暖,故依韻回贈。創作時間或在冬春之交,雖有雪云寒意,但友人詩中傳遞的春景與情誼令作者心境轉暖。
全詩圍繞‘得詩’一事展開,由書窗孤燈的清冷起筆,轉向友人詩作帶來的溫暖,再以想象友人扁舟載春收束,巧妙融個人境遇與友情暖意于短章,語言平淡而情致深長,展現了文人酬唱中細膩的情感互動。
元章作書日千紙,平生自苦誰與美。畫地為餅未必似,要令癡兒出饞水。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圣智。忍饑看書淚如洗,至今魯公馀《乞米》。
不記門前路,門前一尺深。梅花如有語,參透老逋心。
五陵裘馬五湖莼,曾是金門避世人。任使遨游變名姓,青山明月巳傳神。
韜庵八十七,天意使久留。自有高世名,群雄資懷柔。群雄各垂老,民勞可小休。茍為功名計,紛爭欲何求。何時一杯酒,解兵泯恩讎。同心扶日月,王道興神州。老夫必退讓,放之出一頭。以齊猶反手,諸賢有意不?順逆與難易,借箸聊前籌。
輕風紫陌少塵沙,忽見金盤送好花。云氣自隨仙掌動,天香不許世人夸。青春有態當窗近,白發多情插帽斜。最愛尚書才思別,解吟胡蝶出東家。
過云含雨濕層巒,江樹和煙曉色寒。何似清秋凌絕頂,山青云白望長安。
赤符交錫帝心移,不似初來岸幘時。浪泊壺頭終落落,羊裘男子殆先知。
剡溪船后灞橋驢,著我荒村一筍輿。卻后幾年俱作畫,未知雪句定何如。
素娥不老,才勝賞中秋、無邊月色。又報仙翁來桂苑,連慶生申佳節。玉宇無塵,金莖有露,對景成三絕。重陽近也,黃花香入瑤席。盡說湖海元龍,裕民堂上,幾度吟梅雪。滿眼陰陰甘棠樹,消得壽同南極。八桂難留,九芝促覲,早露真消息。星辰聽履,好看明歲今日。
青天昨夜將星明,際曉風云氣色清。試向閱兵臺上望,豺狼何處敢橫行。
武林夜半北風疾,雪片垂天大于翼。孤山老梅僵欲死,跨蹇呼舟漫尋覓。東吳錢生住昭慶,擁褐高眠送長日。吟成字字敵瓊瑤,皎若天花墮禪席。憶生三月來武林,嘯傲西泠事琴奕。憐才總稱陸士衡,好士亦有徐元直。窮愁骨相自古然,典盡鹴裘壁徒立。沾沾訪我空巷中,把贈明珰示親昵。風塵勃窣倦奔走,咫尺錢塘夢瓢笠。朝來策杖擬尋汝,泥濘階除沒雙屐。美人娟娟隔湖水,一望云山思無極。登壇大老儼欲盡,藝苑今誰占名籍。羨君咳唾饒珠璣,下里千夫走辟易。文通老朽嘆才盡,形穢那能不趨匿。醉拈禿管書短章,小刺聊當正平擲。他年把臂姑蘇臺,倘許忘年訂金石。
征人不敢安,蓐食待明發。潤沖石上云,冷踏松間月。艱難付一笑,歲月驚屢閱。偃亞道傍松,茯苓應可掘。
地近孤城水合流,天風吹下廣寒秋。巖花似喜幽人至,先遣清香到小舟。
詩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知君也厭雕肝腎,分我江南數斛愁。
朝日入我窗,晚日射我廊。自我有此日,歲月亦已長。所思親與友,明明同日光。此日彼共有,舍我歸何鄉?九原不見日,傷哉斷人腸。圣賢如皦日,何嘗異存亡。顧語千載人,視影勿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