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 其五
送春濛雨漲蘋灘
荷葉田田柳絮闌
想見垂虹三萬頃
拍天湖水釣絲寒
送春濛雨漲蘋灘
荷葉田田柳絮闌
想見垂虹三萬頃
拍天湖水釣絲寒
暮春時節,細雨蒙蒙,浮萍覆蓋的灘涂因雨水上漲;荷葉茂盛舒展,柳絮已接近尾聲。想象那垂虹橋下三萬頃的浩渺湖面,連天的湖水翻涌,釣絲在涼意中輕垂。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
濛雨:細密的雨。
蘋灘:生長浮萍的灘涂。蘋,即浮萍。
田田:形容荷葉茂盛舒展的樣子。
闌:盡、殘,此處指柳絮飄落將盡。
垂虹:指垂虹橋,位于今江蘇吳江,因橋形若長虹得名,為吳中勝景。
三萬頃:極言湖面廣闊。
拍天:形容湖水浩瀚,與天相接。
釣絲:釣魚用的絲線。
此詩為作者次韻酬和樂先生從吳中寄來的詩作。樂先生或為作者友人,時居吳中(今蘇州一帶)。作者通過想象吳中暮春之景,回應友人寄詩,既展現對友人所在之地風光的關注,也暗含對春日將盡的時節感觸。
詩以暮春吳中為背景,描繪細雨漲灘、荷盛柳殘、湖闊釣寒之景,虛實相生,語言清新,既展現水鄉春末的自然之美,亦借景傳遞對時光流轉的細微感懷及對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
翠袖擎金?,香風動寶車。幾間莫輕覷,故故薄云遮。昔年風露鄉,裙破郁金黃。別來參祖意,壞色染衣裳。
海康臘己酉,不論冬孟仲。殺牛撾鼓祭,城郭為傾動。雖非堯頒歷,自我先人用。苦笑荊楚人,嘉平臘云夢。
黃云被原野,策馬欲何之。鼙鼓勁前林,招搖動旌旗。涕淚結為冰,嬋媛將告誰。長當生死訣,盡我酒一卮。白露尚為霜,安能鬒不移。惟有金與石,庶以表心期。
人傳能孝似參騫,儒行公才兩克全。三邑曾承博士教,庶民長誦大夫賢。青山墓道松楸冷,錦誥褒詞日月懸。況有顯揚千歲托,中臺五采鳳毛鮮。
寺僻流雙繞,山晴綠四圍。一僧迎客出,群鷺掠波飛。潦盡泉聲聒,庭空帆影歸。息心終傍此,非是暫忘機。
花放如佳客,中懷殊渺然。曠觀忘獨坐,得句在高眠。入世豈無術,為心各有天。一瓢吾老矣,須用古人憐。
堂堂藩屏臨邊塞,舊筑高城百雉堅。已見華風清絕漠,肯教黎庶染腥膻。水聲東去經隆慶,山色西來自萬泉。此日防秋多虎將,擬看勛業勒燕然。
白云蒼梧來,過拂章花臺。逢河散復卷,經風合且開。
路傍雙闕老,蔓草入荒祠。時見山家女,燒香乞繭絲。
生死浪中涅槃宅,與人同黑非同白。誰令避世作聾盲,獨來寒巖伏石壁。
吾兒招弟已雙珍,上有三兄玉樹親。得托君侯成父子,即令昆友盡天人。桐花香好棲么鳳,荷葉高宜覆綠蘋。況爾黃裳能逮下,自應螽羽有馀春。
州佐分符撫字難,夷氓反側正彫殘。從知忠信真堪仗,贈子題詩又晉安。
與子交游識子襟,昆侖入夢五千尋。雖逢劫后升平日,不改胸中尚俠心。守正但憑詩做壘,治生唯待杏成林。幾回初度酣青帝,三十六番花雨深。
幽蘭生渚澤,托根向高門。垂敖列文砌,紛茜映漪泉。鉛華自深遠,素質崇性真。豈徒著馨媚,亦復協祥慶。委和啟乾象,雙萼挹厚坤。仲夏紀嘉節,雅會集群賢。吁嗟予謬蹇,亦得預斯燕。連篇枉瑤玖,空慚匪能文。沉思杳終夜,百罰夫奚言。
青女飛來九月霜,尊前含笑佩萸囊。自知不是柴桑客,也向蓮花禮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