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毛維瞻白云莊三詠 其二 平溪堂
亭號休休古退藏,
豈如溪上構虛堂。
坐邀城市真瀟灑,
卻謂江湖太渺茫。
下筆新題無俗事,
支筇野服是家常。
臨流最有清風快,
未見故人心已涼。
亭號休休古退藏,
豈如溪上構虛堂。
坐邀城市真瀟灑,
卻謂江湖太渺茫。
下筆新題無俗事,
支筇野服是家常。
臨流最有清風快,
未見故人心已涼。
亭名取作'休休'本是古人退隱藏蹤之地,哪比得上這溪邊構建的平敞廳堂。靜坐此處觀城市風光更覺瀟灑自在,反覺得江湖隱逸之境太過渺茫難尋。提筆題寫新作全是清雅之事,拄杖穿野服已是日常尋常模樣。臨溪最能感受清風的爽快,雖未見到故人,心已先覺微涼。
休休:取《新唐書·司空圖傳》'休休亭'之意,指退隱閑居之所。
虛堂:敞亮的廳堂。
支筇(qióng):拄著竹杖。筇,竹杖。
野服:山野之士的樸素服飾。
臨流:面對溪流。
故人心已涼:因未見到故人而心生悵惘。
此詩為蘇軾與友人毛維瞻的唱和之作(次韻即按原詩用韻和詩)。毛維瞻建白云莊并作三詠,蘇軾依韻酬答。創作時蘇軾或處于地方任職的安定時期,詩中反映其對閑適生活的體驗與對友人交往的珍視。
全詩通過描寫平溪堂的環境、生活與心境,展現蘇軾對世俗生活中清雅趣味的追求,既有對當下閑適的滿足,亦有對友人的掛懷,體現其外儒內道的精神特質。
庭椿摘初黃,畦韭剪柔綠。春盤巧饤饾,一堮生理足。今者鳴啾腸,饑花到雙目。終慚短豆戀,誰轉紫芝矚。青煙撲九衢,碧瓦酣萬屋。朝來好龍客,義動重裘燠。慇勤斗酒約,豪健賽楊仆。吹回曲車夢,鴇羽正肅肅。九天真龍飛,萬物彈冠沐。蕭短草木姿,窶賤衾裯宿。叨逾太官粟,敢計功利速。惟應杯中物,可仗詩筒趨。
周王仗黃鉞,自謂將天威。孤竹兩君子,采薇旁笑之。豈徒驚世俗,趨死乃如歸。周衰楚蒙吏,快辯多文詞。高言毀二子,至與盜蹠齊。夷齊固齊圣,于道豈無知。輕身立世教,爭奪尚如斯。
窮途不擇友,過眼如亂云。馀子誰復數,坐閱兩使君。共飲去年堂,俯看秋水紋。此水與此人,相追兩沄沄。老去各休息,造化嗟長勤。佳哉此令節,不惜與子分。何以娛我客,游魚在清濆。水師三百指,鐵網欲掩群。獲多雖一快,買放尤可欣。此樂真不朽,明年我歸耘。
莫向人間空白首,富貴何如一杯酒。種蓮栽菊兩荒涼,慧遠陶潛骨同朽。乘風我欲還金庭,三洲弱水連沙汀。他年海上望廬頂,煙際浮萍一點青。
海濱歸大老,率土仰明君。未賜鑒湖曲,空傳盤谷文。渚花紅作雨,沙鳥白為群。安得亭中坐,溪云半榻分。
燈花寒更結,喜色炫歸槎。金粟呈雙穗,瑤芝發九華。光輝流素月,彩艷燭明霞。一慰東山望,庭階玉樹芽。
佩玉齋黃,濯纓池塞,欲聽元音何處。楚昔亡弓,趙今完璧,低徊象山風度。想靜坐嘉名錫,愔愔感嵇賦。斷紋古。記當年、鹿鳴初唱,消息到、曾是一彈再鼓。盾樣帝新翻,料凄然、身世南渡。瑣骨玲瓏,試張弦、如與仙遇。問鵝湖高會,那日磬笙調否。
頻年多戰斗,漸老更流離。江雨春帆重,城云暮鼓低。邊烽光慘淡,客枕意凄迷。此夜還鄉夢,春風楚水西。
女美眾所悅,士窮世所輕。輕重安足言,泥盡水自清。淮陰初寄食,曲腰胯下行。季子黃金多,妻嫂來相迎。自古已復然,嘆息空吞聲。
堂上一言何自發,分明太極本真存。因知忍性元皆善,利欲遮迷只自昏。
門外晚風生,鼓角城頭欲動。霜月滿天如水,漸夜深寒重。幽人擁被醉模糊,無愁也無夢。只有些兒心上,怕梅花清凍。
蘋花吹香柳花落,秭歸清啼答姑惡。午簾睡思逐晴絲,靜聽新篁墮春籜。
憶長安,七月時,槐花點散罘罳。七夕針樓競出,中元香供初移。繡轂金鞍無限,游人處處歸遲。
凝云吐秋曦,翳目眩晴晝。扶行憩高堂,恍若歷辰宿。清涵城角池,碧聳林端岫。微茫縱遐瞻,佳處時一覯。冷風生襟裾,俯仰小宇宙。何必如云翮,超然追禦寇。
近時術人多莽蕩,要把虛名隨妄想。神王雖去形不拘,尺直須防尋有枉。從來鐘鼎無山林,老去豈復少年心。苦言部位許虧闕,已早騰踏非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