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詠二十首 其十七
連年事兵革,繼之以兇荒。
十戶九蕭索,貧者焉能全。
口腹既不充,蔽體常不完。
京租輸未足,加派復臨門。
吏胥下窮鄉,欲避無處藏。
伐木通山壟,死者不得安。
白日豈無光,詎肯照覆盆。
官家政愈急,催科寧暫寬。
欲訴誰相憐,吞聲不敢言。
連年事兵革,繼之以兇荒。
十戶九蕭索,貧者焉能全。
口腹既不充,蔽體常不完。
京租輸未足,加派復臨門。
吏胥下窮鄉,欲避無處藏。
伐木通山壟,死者不得安。
白日豈無光,詎肯照覆盆。
官家政愈急,催科寧暫寬。
欲訴誰相憐,吞聲不敢言。
連年戰亂不斷,接著又遭遇災荒。十戶人家九戶蕭條,貧苦百姓如何能保全?口中食物尚不充足,遮體衣服常不完整。運往京城的租稅尚未交足,額外攤派的賦稅又上門催逼。官府小吏來到窮鄉僻壤,百姓想躲也無處躲藏。甚至砍伐山林(可能指挖掘墳墓),死者也不得安寧。白日難道沒有光明?怎肯照見倒扣的盆(沉冤難雪)。官府的政令愈發嚴苛,催租征稅何曾暫時放寬?想要申訴誰會憐憫?只能忍氣吞聲不敢言語。
兵革:指戰爭,兵指兵器,革指甲胄。
兇荒:災荒,谷物不收為兇,五谷不收為荒。
蕭索:蕭條冷落,指人煙稀少、生活困頓。
京租:運往京城的租稅。
加派:除正稅外額外攤派的賦稅。
吏胥(xū):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吏。
詎(jù):豈,難道。
覆盆:倒扣的盆子,比喻沉冤不得昭雪。
催科:催收租稅,科指賦稅。
此詩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連年戰亂與災荒疊加,官府賦稅嚴苛,百姓陷入絕境。詩人目睹民間疾苦,以直白筆觸記錄底層民眾的生存困境,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
全詩通過白描手法,真實描繪了戰亂、災荒與苛稅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甚至死者不得安寧的慘狀,揭露了官府橫征暴斂的殘酷,表達了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語言質樸直白,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
人向長安渡口歸,長安不見但云霏。只應白鷺曾相識,船到前頭更不飛。
悵悵乾坤靡所之,平山風露夜何其。翁翁豈有甘心事,何故高樓鼓角悲。
長羨安亭側帽翁。棲身喧靜兩從容。德修何必禱天公。桑海比肩歌玉麈,晨昏把袂哺雕蟲。鴻來且臥北窗風。
江峰迢遞獨登臺,滿眼黃花暫舉杯。兩度重陽歸未得,秋風千里望鄉來。
赤帝子,帶醉歸,酒氣如虹劍光揮。蛇神血濺妖嫗啼,夜半搗藥聲鳴悲。祖龍死,楚騅彝,大風歌喜羽觴飛。漢高長技烹走狗,何不將來斷牝雞。
杖藜貪看野花開,踏盡松陰一徑苔。風外忽聞真管籥,灘聲時雜樹聲來。
百世東坡居士,千秋甫里先生。近識南湖高隱,相望今古同情。
君歸舊隱得安居,晝獵南山夜讀書。雞唱窗間舞長劍,馬嘶花外駕輕車。每逢二仲回青眼,已辨千仙醉白魚。風致飄翛驚坐客,相思不見獨踟躇。
石路崎嶇近卻遙,抱琴將赴隱人招。茅堂只在云深處,騎馬看山過野橋。
春老他鄉奈老何,可人紅紫漸無多。閒來綠柳坡頭路,記得流鶯第一歌。
丹灶為岡,清洋蟠繞,昔居王遠家莊。八山聳翠,四水聚賢良。五彩祥云覆罩,三天上、仙韻瑯瑯。金童報,九霄傳送,無外我容光。空生初請問,真如善應,大法空王。演苦空般若,左右圓方。立教分乘引度,通十地、諸圣藏歲。虛空里,希夷大道,洗劫永無疆。
官閒仍地僻,賓從少經過。睡起看山立,詩成對竹哦。小塘云影亂,深樹鳥聲多。坐數秋期近,雙星欲渡河。
月到瓊枝夜未央,天將清景薦孤芳。疏云似恐嫦娥妒,卻與時人隔素光。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瓜種陽坡下,紛披半頃田。杞包原有象,棗比或逄仙。白兔官徒援,青門地自偏。冰盆曾薦處,六月鑒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