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 其二
當年曾讀義山詞,
也欲隨人唱柳枝。
暗托青云添感慨,
隱牽紅豆助相思。
已過飛絮春方老,
未到酣眠夢尚遲。
偶爾偷閒賞花外,
才知不是少年時。
當年曾讀義山詞,
也欲隨人唱柳枝。
暗托青云添感慨,
隱牽紅豆助相思。
已過飛絮春方老,
未到酣眠夢尚遲。
偶爾偷閒賞花外,
才知不是少年時。
當年曾讀過李商隱的詩詞,也曾想跟著別人一起吟唱《柳枝》詞。暗中依托青云增添感慨,隱晦地牽引紅豆來輔助相思之情。飛絮已經飄過,春天才顯得衰老;還未到沉睡的時候,夢境依然姍姍來遲。偶爾偷閑在賞花之外,才意識到自己已不再是少年。
義山:李商隱的號,晚唐著名詩人,以深情綿邈的詩歌風格著稱。
柳枝:指《柳枝詞》,古代常見的樂府詩題,多與春柳、離別、相思相關。
青云:此處指高遠的境遇或理想,暗喻人生中難以觸及的追求。
紅豆:象征相思,典出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飛絮:指柳絮,暮春典型意象,常喻時光流逝。
酣眠:沉睡,此處指徹底的放松或無牽無掛的狀態。
偷閑:抽空享受閑暇,體現對當下時光的珍惜。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作者暮春時節觸景生情所作。春柳作為傳統意象,易引發對時光流轉的敏感;結合“當年”與“如今”的對比,或為作者在經歷世事變遷后,借春柳抒懷,感慨歲月不居、人生易老。
全詩以“春柳”為引,通過回憶讀詩、追慕前人的少年心緒,與暮春賞花、驚覺非少年的現實對照,簡明而深刻地表達了時光易逝的普遍人生體驗。語言典雅含蓄,情感真摯動人,是一首典型的感時傷懷之作。
壯志曾期捋虎須,中年跛鱉困泥途。
糟??富貴幾場醉,盧雉功名一擲呼。
世事看來真塞馬,吾才祇可比黔馿。
客游倦矣休歸去,三逕可松園可蔬。
諸公凋謝盡,此老魯靈光。
筆硯生涯舊,詩書福澤長。
春園名獨樂,秋圃賦寒香。
誰續斯文脈,元方與季方。
何處啼鵑送落暉,江山信美不如歸。
子期死矣今安有,元亮來兮昨已非。
世事悠悠春夢斷,人才落落曉星稀。
白頭老伴惟君在,安得相隨繞樹飛。
松逕轉幽密,一程深一程。
濤聲在平地,月色正三更。
僧定欲喚起,鶴眠頻夢驚。
曉來真富貴,露葉綴珠瓔。
東籬曾手種,頼以制頹年。
白發經秋別,黃花入夢圓。
一場蜂蝶后,老圃雪霜前。
不是躭幽隠,淵明地自偏。
壯圖罹短世,野趣滿余年。
往事堪垂史,孤蹤每畏天。
廣文俄病酒,摩詰厭聞弦。
遙想南州士,生芻重泫然。
石铓如劍夢猶危,風帽橋邊且任吹。
山送落暉應恨速,月臨歸路不妨遲。
欲從此夕頹如醉,試問明年健者誰。
一笑樽前俱是客,可堪搖動菊花期。
建水樵川隔幾重,相逢孰意大江東。
客行芳草垂楊外,春在柔桑小麥中。
細雨疏田流水碧,殘霞擁樹遠林紅。
浮生聚散渾無定,有酒何妨一笑同。
幾度賦停云,重逢瘴海濱。
已成三載別,猶是舊時貧。
酒量病來減,詩情老更新。
慇懃分袂意,折盡柳條春。
貧似山僧瘦似猿,病軀只合老山村。
空床鼿卼無氈臥,破褐?縿有虱捫。
作甫里翁垂釣艇,學猗玕子飲漥樽。
前修追慕吾何敢,孤負西埔矩老言。
相望江村遠,清夢阻云津。
三百里余路,幾重山外人。
石橋僧拜月,桃洞馬行春。
已滯劉郎趣,秋風渺憶莼。
希武何意出山中,心事當年漢臥龍。
行止但憑天作主,別離初不淚沾胸。
定知晚菊能存節,未必寒松肯受封。
大義昭明千載事,前程盡更好從容。
君王不幸妾當災,棄女拋男逐馬來。
夫面不知何日見,妾身還是幾時回。
兩行怨淚頻偷滴,一對愁眉怎得開。
遙望家鄉何處是,存忘兩字苦哀哉。
嘗憶東華裹飯時,五千字挾海潮飛。
臣愚敢避權奸忤,主弱寧知國事非。
相馬有奇堪下拜,屠龍無用只空歸。
江南文物侵尋盡,灑淚單傳第一衣。
自我來茲泮,閉戶交游絕。
經生一二輩,長庚伴殘月。
芹藻自青青,誰與共采擷。
唯于潑潑處,見得源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