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忠齋丞相 其四
九陌紅塵撲帽紗,
囊書幾度進官家。
近來不甚知時事,
只是栽桑不種花。
九陌紅塵撲帽紗,
囊書幾度進官家。
近來不甚知時事,
只是栽桑不種花。
京城大路上的塵土撲打在帽紗上,我多次帶著奏疏進呈給皇帝。最近不太了解時事變遷,只專注于種植桑樹而不再種花。
九陌:本指漢代長安的九條大道,后泛指京城的大路。
紅塵:飛揚的塵土,常代指喧囂的塵世或官場。
囊書:裝在布囊中的奏疏、文書。
官家:宋代對皇帝的稱呼。
栽桑:種植桑樹,代指務實的農事或民生事務。
種花:可能隱喻虛華無用之事或應酬性活動。
此詩或作于南宋末年,作者面對朝政動蕩,多次進諫后漸感無力。詩中‘忠齋丞相’或指以剛正著稱的江萬里(號忠齋),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時事的倦怠,轉而關注務實的民生事務,反映了南宋士人在亂世中的心態轉變。
全詩通過前后場景的對比,由官場進諫轉向田園栽桑,簡潔勾勒出作者從積極參與到淡泊務實的心理變化,語言平實卻意蘊深沉,體現了亂世文人對人生選擇的思考。
新秋十日浣朱衣,鈴閣無聲公吏歸。
風韻漸高梧葉動,
更報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暉。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
初開郢客緘封后,
何時策馬同歸去,關樹扶疏敲鐙吟。
聞君前日獨庭爭,漢帝偏知白馬生。
忽領簿書游太學,
為謝同僚老博士,范云來歲即公卿。
暫別瑤墀鴛鷺行,
彩旗雙引到沅湘。
城邊流水桃花過,
云臺公業家聲在,
征詔何時出建章。
稽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鸑鷟飛。
百辟商量舊相入,
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
漢家旄節付雄才,百越南溟統外臺。
身在絳紗傳六藝,
聞道楚氛猶未滅,終須旌旆掃云雷。
丞相新家伊水頭,
智囊心匠日增修。
化成池沼無痕跡,
從來天下推尤物,
合屬人間第一流。
南宮詞客寄新篇,清似湘靈促柱弦。
京邑舊游勞夢想,
對此獨吟還獨酌,知音不見思愴然。
三年楚國巴城守,一去揚州揚子津。
青帳聯延喧驛步,惟有九歌詞數首,里中留與賽蠻神。
毛羽斒斕白纻裁,馬前擎出不驚猜。
輕拋一點入云去,
都緣解搦生靈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曾游仙跡見豐碑,除卻麻姑更有誰。
云蓋青山龍臥處,人到便須拋世事,稻田還擬種靈芝。
宋日營陽內史孫,因家占得九疑村。
童心便有愛書癖,若逢廣坐問羊酪,從此知名在一言。
憶逐羊車凡幾時,今來舊府統戎師。
象筵照室會詞客,秣陵從事何年別,一見瓊章如素期。
何代提戈去不還,
獨留形影白云間。
肌膚銷盡雪霜色,
近來豈少征人婦,
笑采蘼蕪上北山。
淮安古地擁州師,畫角金饒旦夕吹。
淺草遙迎鹔鹴馬,何況遷喬舊同伴,一雙先入鳳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