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刪定挽詞 其一
積善務增厚,
求名惟恐多。
白圭寧有玷,
古井竟無波。
議法資修定,
監州極撫摩。
佳兒傳素業,
留眼看巍科。
積善務增厚,
求名惟恐多。
白圭寧有玷,
古井竟無波。
議法資修定,
監州極撫摩。
佳兒傳素業,
留眼看巍科。
一生積德向善力求增厚,追求聲名唯恐過多。品德如白玉哪有瑕疵,心境似古井不起波瀾。修訂法律貢獻智慧,治理州郡盡心安撫。佳兒傳承先代學業,生前期待目睹高第。
白圭:白色玉圭,《詩經·大雅·抑》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此處喻指純潔品德。
玷(diàn):玉上的斑點,比喻過失。
古井無波:化用白居易《贈元稹》'無波古井水',喻心境平靜無雜念。
資:借助、參與。修定:修訂法律條文。
撫摩:本指安撫,此處指治理州郡時關懷百姓。
素業:先代傳下的學業或事業。
巍科:科舉考試中的高第,如進士前列。
此為挽悼李刪定(刪定官,掌法律修訂)之作。當寫于其逝世后,作者或為同僚友人,通過回顧其生平品德、政績及家族傳承,表達追思敬仰。宋代重士風,挽詞常以德行、功業為核心,此詩正體現這一特點。
詩以'積善''求名'起筆,凸顯逝者淡泊品格;繼以'白圭''古井'喻其德操,'議法''監州'述其政績;末贊其子承業,完整勾勒逝者賢良形象,是宋代挽詞中'頌德彰績'的典型之作。
佳節逢端午,葵榴照眼新。君雖非飲客,我豈獨醒人。綵索寧須繫,蒲樽正可親。高情如不棄,林下望車塵。
九旬未讀一行書,翻羨書中有蠹魚。飽食嫏嬛三萬卷,反芻之快定何如。
當年玉食軫深憂,兩月東南棄八州。只有孤城強別駕,醉中看雪倚江樓。
思家千里夢,戀闕萬重心。欲去頻回首,煙霏滿上林。
檀槽鐵撥素絲弦,此技都夸三晉專。里耳只今貪小令,金元遺調漸無傳。
競晨登登聞隔竹,東鄰老人事幽卜。瓷甌瓦盆不供俗,我不到門此翁獨。
昨午秋陽尚壯哉,今晨莫待日光催。麻蒸一照三十里,底用金蓮花炬來。
萬事悠悠白發生,強顏閱盡靜中聲。效忠無計歸無路,深愧淵明與孔明。
煙靄空濛江上山,晴時不及雨時看。沙鷗笑殺亭前客,有底忙時不倚闌。清江水合濁江流,聞說瀰漫燕尾洲。想像秋風秋月下,登臨不減岳陽樓。遠近峰巒濃淡姿,微茫洲渚畫圖披。新詩似與江山約,恰值幽人興到時。九華山聳此山低,一樣澄清映翠微。千載神交誰會得,臨風說向謝玄暉。
正是西曹遣翰初,落花寒食柳微舒。每因作者留心苦,多恨時人守法疏。詩思偶關綿上史,刑修正在腹中書。平生萬卷蘇居士,皓首東坡雪不如。
鬢絲如雪映沙鷗,煙渚風汀醉泊舟。好謝岸傍花共柳,莫將春色忌清秋。
為客淹歸騎,思家過斷鴻。春衣花發后,寒食雨聲中。生事羞人問,時名與眾同。自甘郎署隱,不哭宦途窮。
東風初到亂山頭,無數殘梅雨未收。何待傷春對晴景,暝云橫盡古今愁。海山雪后海天寬,群玉參差萬里寒。巖谷無人共清夜,倚欄獨向月中看。山林老去萬緣休,只有情鐘舊輩流。芳草無窮山四向,斷腸人在最高樓。
竹房芝閣數相從,先出長林四百峰。夾道看花金腰裊,群仙分露玉芙蓉。尊開夜月飄霜滿,帆帶春山點翠重。裁就萬言書早上,不虛詞賦擅雕龍。
浪游曾記出城西,十二圓山紫翠迷。一陣閒云初過雨,半篙新漲已平溪。笙歌彩鳳空中下,劍化群龍匣底嘶。何日神丹成九轉,從公來聽枕中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