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傳付偈頌 其四 五祖
塵??煞鹗切迺r,
無物無修秀也知。
欲說菩提符祖意,
圓明來處想曾窺。
塵??煞鹗切迺r,
無物無修秀也知。
欲說菩提符祖意,
圓明來處想曾窺。
當我們還在世俗塵埃中,正是修行成佛的時候,神秀也明白若達到無物可執、無需刻意修行的境界。若要說對菩提的領悟符合祖師的心意,想必是曾洞察到那圓滿光明的根源。
塵埃:指代世俗、煩惱。
佛:這里作動詞,成佛。
修:修行。
無物無修:佛教概念,指不執著于外物,無需刻意修行的一種境界。
秀:指神秀,禪宗五祖弘忍的弟子。
菩提:佛教指豁然開悟的智慧。
圓明:圓滿光明,指佛性。
禪宗發展到五祖弘忍時期,對于佛法的傳承極為重視。當時弘忍欲傳衣缽,讓弟子們作偈以展示對佛法的領悟。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體現了漸修的思想。此詩可能是后人圍繞五祖傳法這一事件,對神秀的偈語及修行理念進行進一步探討和解讀而創作。
這首詩圍繞禪宗五祖傳法的故事,探討了修行與佛性的關系。它以神秀的修行觀念為切入點,深入思考了如何契合祖師心意去領悟菩提。在禪宗文學中,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對于佛法傳承和修行方法的不同見解。
煙鎖窟兒黑。正依依、沈思往事,百端愁集。忽聽故人歸故里,尋與重溫硯席。念過去、光陰虛擲。一別十年多少夢,任浮漚、不肯留蹤跡。心未老,鬢先白。
珠璣堪比君詞筆。寫秋聲、泠然幽籟,別饒風格。生我羸軀貧病里,藥也醫愁無力。這恨事、如何拋得。待到梅花消息近,剪香菘、沽酒吟春色。重話舊,憶今夕。
象戲本從棋局爭,后宮龜背等人情。
今聞儒者飽無事,亦學婦人閑斗明。
堂上有奇誰可勝,樽中賭酒令方行。
直驅猛獸如尋邑,何似升平不用兵。
彤庭龍尾。禮備天顏知有喜。
九奏初傳。耳冷人間十七年。
盈成持守。仁德如春漸九有。
三輔名州。好整笙歌結勝游。
寒風起,卷盡碧天霞。
水市燈昏迷客路,星橋夜冷盼歸車。
別夢落誰家。
一片籬花譜,吳綃墨未成。
何人工點染,添我作淵明。
月浪沉沉路,風香淡淡情。
騷魂多念汝,夢里屈先生。
倜儻梁溪老,長鰥志可哀。
身懷三絕藝,胸貫九通才。
俠骨甘終隱,雄心老未衰。
至今惠山月,雙照到泉臺。
東林金馬寺,
南亭金馬關。
往來皆馬客,
試問誰者賢。
悵望云天暮。獨徘徊、回腸百轉,潸然無語。恰似長江潮起落,進退欲吞還吐,看滿紙、情深如許。
池水何由風吹皺?做從容、能得仍如故?誰解得,此情苦。
當時已把青春負!偶回頭、雪泥鴻爪,怎堪重數。蓬轉萍飄渾似夢,說甚人生散聚。最羨慕、翩翩鷗鷺。
何事秋來春風起,是天公不叫心期誤?征雁去,意無主。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與穹蒼斗極平。安得衲衣燒柏子,不聞山下是非聲。
巖頭一望萬家低,已覺塵寰不整齊。此祗人間最高處,況游物外照群迷。
往日梭山老,三年夢欲猜。
交平千古定,天送一書來。
魚鳥真堪約,溪云只老懷。
梅花堪寄否,惆悵釣魚臺。
盤空還壯楚關賒,羅立諸峰似建牙。
元氣蕩浮神卻寂,懸流奔注勢容遮。
望迷去馬厓根轉,寒薄行幨雨腳斜。
山鳥莫啼泥滑滑,遠游人慣動長嗟。
度臘深宮暖未回,
半天金碧照樓臺。
百花須待東風發,
只有寒梅傲雪開。
防簡自閑類橛株,
獨捫衾影頗恬愉。
不隨徑竇求生活,
任得人呼柴也愚。
奇毛遠致自南交,異物何須論九苞。
霽后有聲來屋角,月中無影立梅梢。
曾為湯瑞同丹鳥,不入周詩亂鵲巢。
宿世鷹揚心尚在,白旄黃發未全拋。
六用如如體不分,
耳能觀色眼能聲。
而今老大宜安分,
眼自觀兮耳自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