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
何須稽首向慈云,營奠營齋總莫聞。
白首永偕終是別,素幃親訣轉難分。
悲歡濁劫從今悟,花月塵緣肯再棼。
同此逝波應不遠,待儂先理葬詩墳。
何須稽首向慈云,營奠營齋總莫聞。
白首永偕終是別,素幃親訣轉難分。
悲歡濁劫從今悟,花月塵緣肯再棼。
同此逝波應不遠,待儂先理葬詩墳。
何必對著慈悲的觀音像叩拜呢,那些祭祀和齋戒之事我都不想聽聞。本以為能與愛人白頭偕老,最終還是要分別,在靈幃前與愛人訣別,心中更是難舍難分。從現在起我領悟到這世間的悲歡都在這濁世之中,那些如繁花明月般的塵緣我怎肯再去糾纏。我們就像同一條逝水,離世的日子應該也不遠了,讓我先去料理埋葬詩稿的墳地。
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這里指向神佛行禮。慈云: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云之廣被世界、眾生。
營奠營齋:指辦理祭祀和齋戒之事。
白首永偕:即白頭偕老。
素幃:白色的帳幕,常指靈幃。
濁劫:佛教語,指塵世、濁世。
花月塵緣:指男女間的情愛緣分。棼:紛亂。
逝波:流逝的水波,比喻流逝的光陰或事物。
儂:我。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愛人離世后所作。經歷了生離死別之痛,詩人對塵世的悲歡有了深刻的感悟,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愛人離世后的悲痛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實情感。
聞道衡陽使,真能鑒覆盆。凄涼汨羅水,嗚咽楚臣魂。一代心仍屈,千秋賦自尊。如堪薦蘭芷,芳意信乾坤。
混合開天塹,蒼茫壯帝畿。帆檣移夕景,樓殿動朝暉。落日波濤隱,浮煙島嶼微。登臺歌古詠,長憶謝玄暉。
分明貯秋汀一角。
平生始識真梅,不數朱唇皓齒。小立寒梢注目,幽香已著人衣。枝上未聞睍睆,杯中初薦屠酥。誰遣云英萼綠,臨風搖曳輕裾。太清不著微云,冰雪精神占春。詩老自知風格,淺紅未可驕人。
春曉荊扉也不扃,身閒頻借北山靈。坐忘役役從千狀,看到玄玄又一經。白發千莖隨野鶴,朱弦三奏倚孤屏。何人鼓枻滄波外,更把閒情說醉醒。
歸臥雷峰下,聞君去古岡。同時見秋雁,一棹入寒塘?;h菊何年醉,溪云看獨長。人生幾回別,老大畏行藏。
故人家住睢陽郡,溪上茅茨迤邐開。當戶好山金晻映,沿堤流水玉縈回。讀書已遂飛騰志,衣繡咸推俊邁才??屠锱麍D懷舊隱,功成他日賦歸來。
十載吳郎已大名,青山依舊楚諸生。似聞老蚌蹉跎意,欲遣雙珠入帝城。
千騎橫穿鹵陣還,髦頭一夜落天山。軍中女子皆誅盡,士氣飛揚戰鼓間。
不見高人張志和,扁舟吹笛霅溪過。桃花水暖鱖魚美,可是金章勝綠蓑。
故園修竹映松關,一曲溪流萬疊山。五老天低紅日近,三山臺古白云閒。平村煙樹連空闊,遠浦漁舟自往還。無那別來懷夢想,憑君寫入畫圖間。
憑他造化有安排,不復驚嗟時運乖。執著天西無凈土,疏通心下少陰霾。風云流轉佳人夢,山海寬容逸士懷。擇日行囊收拾妥,斜陽島上待朋儕。
土膏春氣生,倡女協春情。魚游連北水,鵠作遼東鳴。折梅還插鬢,蕩柱更移聲。銀燭含朱火,金爐對寶笙。百枝凝夕焰,卻月隱高城。
弧張弧說事何如,載鬼仍驚滿一車。北斗挹漿空有象,東郊種樹豈須書。失巢佇吊仍林燕,聚糝先憐在沼魚。病肺愁時逢止酒,那能因夢到華胥。
河流未易清,海波亦難晏。不見淮徐間,深谷為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