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秋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憮然
琴劍蕭然尚客游,海天容易又經秋。
渡江人物消沉盡,誰識當時第一流?
淪落天涯氣自豪,故山東望海云高。
西風一掬哀時淚,流向秋江作怒濤。
琴劍蕭然尚客游,海天容易又經秋。
渡江人物消沉盡,誰識當時第一流?
淪落天涯氣自豪,故山東望海云高。
西風一掬哀時淚,流向秋江作怒濤。
帶著琴與劍,我依然孤寂地在外游歷,時光匆匆,轉眼間又到了秋天。當年渡江而來的杰出人物都已消逝,如今還有誰能認出那曾經的一流人物呢?我雖淪落天涯,但豪情依舊,朝著故鄉的方向東望,只見海上云高。在秋風中,我灑下哀傷時事的淚水,這淚水流入秋江化作了憤怒的波濤。
琴劍:古代文人常以琴劍相伴,象征文人的儒雅與俠義。
客游:在外游歷。
憮然:悵然失意的樣子。
渡江人物:指東晉時期南渡的中原士族,這里泛指有才華、有抱負的人。
第一流:指杰出的人物。
故山:故鄉的山,代指故鄉。
從詩題可知,詩人去年秋初到達鮀江,如今仍在此地客游。可能當時社會動蕩,人才不得志,詩人自身也漂泊在外,懷才不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抒發內心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客游的孤寂、對人才消逝的感慨、思鄉之情以及對時事的悲憤。其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才華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荼蘼風小柳煙寒,城上春陰一解顏。照樹池塘吹綠滿,壓籃櫻筍趁墟還。愁中佳日堂堂盡,物外孤云望望閒。寧與詩家矜刻意,手遮病眼亂紅間。
晚靄低平楚,輕寒上小樓。絲絲微雨漾簾鉤。翻作一番風景、替人愁。對酒孤歡賞,看花近白頭。天涯早道倦清游。準擬歸期何事、又淹留。
愁看屋漏日留痕,眾綠當檐鵲自喧。六月簾櫳秋氣足,十年風雨故人存。沖泥得得能穿屐,止酒悠悠耐閉門。我比襄陽寧有似,不才多病倘同論。
花市談詩歲又更,泊然韋布世無營。一身端與饑寒敵,此事寧須口舌爭。得酒澆腸聊送日,愛書入骨可忘兵。江山急劫春仍好,何地容人共短檠。
白象香城,金瓶海水。何年會得西來意。無邊花雨滿人天,可憐重認袈裟地。影事三生,窮涂萬里。拂衣石上人初起。心魔春怨兩俱空,斜陽持缽千山里。
溪行又撫柳搖金,簡似荊公在定林。一片殘陽歌哭地,百年孤棹去來心。山真戀客長尋夢,酒可為鄉不自今。大佛江頭耐堅坐,更聽林壑滿清音。
山圍潮打仍朝暮。落木枯陵樹。夕陽紅上鼓樓西。猶認幾家門巷、草萋迷。相逢楚老傷離亂。詩鬢經年換。雁飛紙閣影初涵。又放一襟秋思、滿江南。
不居京洛不江湖,頭白歸來辦一區。即此豈關稽古力,異時應寫浣花圖。種松計愨十年外,過酒墻低五版無。更補吟邊二分竹,迎風新綠日扶疏。
翠微秋磴苔綦渺,前游頓成凄黯。素籥迎涼,清商戒節,云物昭回江甸。南朝舊怨。對宮井霾香,御溝流艷。玉樹歌闌,墜歡何處賦銅輦。潮痕依舊未改,霸圖空悵望,天澹山遠。鳳嶺人歸,龍沙夢覺,都付傷高心眼。羈懷自款。趁華菊勝簪,淥醽浮盞。莫待飄零,故蹊迷社燕。
眼前突兀總滄桑,茅把聊尋馬隊傍。洗耳俗喧西第頌,曲肱老愛北窗涼。卅年路已歸行卷,四海人看有此堂。花木欣欣榜香宋,黃巾還識鄭公鄉。
移家偏向秦淮畔,陋巷柴荊。紙帳疏欞。軋軋鳴機隔院聽。當時裙屐風流歇,幾許飄零。回首前塵,拄頰鐘山兩鬢星。
陌草秋晴二里強,眼中祠樹飽新霜。昭昭白日英雄盡,漠漠西風棟宇荒。國亂命全能幾士,意多世短又重陽。錦安路繞今猶昔,回首層城畫角長。
十月沿江草奪青,家家飯熟似承平。柴車即路自閒意,茅屋讀書非惡聲。疏木臨流蟲葉泛,浮萍黏塊石矼成。草堂更在霜濃處,黃竹蕭蕭凍雀鳴。
天涯歲晚催歸急,豚砦雞棲。盡室同攜。煙水家風老布衣。寒宵擁絮愁無那,燈影迷離。夢影依稀。迢遞霜鉦月向低。
雪晴門巷妨車轂,澹日空墻。缺月幽坊。人海孤蹤祗自傷。卅年竹馬嬉游地,屈指韶光。幾閱興亡。燕子歸來話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