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喜雪應制
圣德與天同,封巒欲報功。
詔書期日下,靈感應時通。
觸石云呈瑞,含花雪告豐。
積如沙照月,散似面從風。
舞集仙臺上,歌流帝樂中。
遙知百神喜,灑路待行宮。
圣德與天同,封巒欲報功。
詔書期日下,靈感應時通。
觸石云呈瑞,含花雪告豐。
積如沙照月,散似面從風。
舞集仙臺上,歌流帝樂中。
遙知百神喜,灑路待行宮。
圣上的德行與天相同,封禪山巒是為了報答上天之功。詔書期望早日下達,神靈感應及時相通。云觸碰到石頭呈現祥瑞,含著雪花的景象預告豐收。積雪如沙般映照著月光,飄散時似面粉隨風飛揚。雪花在仙臺上飛舞聚集,歌聲在宮廷音樂中流淌。遙想眾多神靈歡喜,灑掃道路等待皇帝行宮到來。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是臣屬應詔所作、唱和別人詩作的一種詩體。圣制:皇帝所作的詩。應制:應皇帝之命而作。
封巒:封禪山巒,古代帝王在泰山等名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報功:報答天地之功。
期日下:期望詔書早日下達。
靈感應時通:神靈的感應及時相通。
觸石云:云觸碰到石頭,古人認為云觸石而生是祥瑞之象。
含花雪:帶著雪花,指下雪。告豐:預告豐收。
散似面從風:形容雪花飄散像面粉隨風揚起。
仙臺: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可能指宮廷中的高臺。
帝樂:宮廷音樂。
行宮: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應制詩通常是在宮廷特定場合,應皇帝之命而作。此詩可能創作于皇帝封禪或遇到祥瑞之兆(如降雪預示豐收)時,作者為了歌頌皇帝圣德、展現國家祥瑞,按照皇帝旨意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圣德和天降祥瑞。其特點是語言華麗、風格莊重,符合宮廷應制詩的規范。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反映了當時宮廷的文化氛圍和政治環境。
種樹東檐下,雨來發幽姿。微陽動九地,光彩變新枝。榮衰一以異,枯槁易神奇。消息天使然,人工徒爾為。杜門沽酒飲,高懸吾馬羈。
皎齒青娥倚柁樓,楚波微動晚風秋。不辭自去迎桃葉,兩槳還須送莫愁。
早歲相同萬里心,到來蹤跡亦浮沉。問君宦味今何似,一片青氈得歲深。
江闊雁不到,山深猿自迷。傳聞杜陵老,只在瀼東西。
左元仙伯,舊從當日,太一下生。念道尊德貴,體隆貌重,蓋天勛業,出世才名。父子一時,君臣千載,侍宴通宵留太清。衣冠盛事,滿床象簡,隔坐云屏。年年此夜寒輕。正在東風下,不夜城。看御杯重勸,宸章屢賜,盛傳歌舞,高會簪纓。桃李玉姬,芝蘭子舍,盡向三臺瞻壽星。從今去,愿千春獻祝,午夜觀燈。
海日常明夜,高樓坐久如。逍遙盈幾字,憂患疊床書。客至言無隱,居深澤有馀。晴窗揲周易,破涕一軒渠。
郎身輕似江上篷,昨日南風今北風。妾身重似七寶塔,南高峰對北高峰。
數干當櫩眼便青,翠陰千畝況為鄰。休貪冷地閑風月,好作清朝勁節人。
日日閑車馬,誰來訪此身。一門兼鶴靜,四院與僧鄰。雨室墻穿溜,風窗筆染塵。空馀氣長在,天子用平人。
青山或可移,白石尚可轉。志士懷苦心,九死不愿返。首陽餓仁賢,至今激貪愞。汩羅沈楚累,千載悲忠蹇。人生誰不死,身沒名貴顯。胡為草玄人,美新思茍免。
袁君袁君誠兒嬉,東山之下筑城池。掘人冢石疊墻塹,占民田土開營基。欲謀于此胚漢業,井蛙尊大情何癡。役民荷鍤任犁穴,無骸不露堪欷歔。前人盡辭長夜室,天陰露冷涼啾悲。山中獨存袁氏墓,若堂之封何巍巍。又見若坊若夏屋,芙蓉筑城芳飛飛。無歸之鬼欲托處,游目一見動所思。鬼靈相率語其下,主人肅入安便宜。眾鬼夜深苦啼哭,主人慰勉甘其辭。惟桑與梓焉有舊,顛危自合相扶持。兒孫祭掃同爾享,佳城爽塏同爾歸。且敘平生受苦語,又奚深夜啼悲為。眾鬼致詞恤久遠,天地循環何所期。城池恐為他人得,他人又嫌墻塹卑。發號令民更增筑,吾家已破墻無基。恐人掘石及君墓,嗟余與君俱無依。
寒宵病榻依兄弟,人海流波自送迎。已分東西終逆旅,偶持哀怨入孤鳴。疏燈老屋林園夢,冷月晶霜上下清。共此鄉心幾千里,倚閭辛苦若為情。
里有好事者,我往樽輒開。我亦為之盡,每往亦開懷。尚慮數見厭,動作旬月乖。今晨起苦晚,獨坐見烏棲。冬溫雪作雨,里巷苦多泥。且復閉門坐,開卷理多諧。誰知無言中,獨往不自迷。得意復終日,弭車不復回。
目成可意亦不淺,思是羅敷舊姓秦。莫道使君自有婦,愿為解佩漢皋人。
聽雨篷窗夜不眠,焚香剪燭共談玄。因君忽憶脩文者,回首當時一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