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元日 其一
屠蘇小酌甕頭春,凈幾明窗不染塵。
詩欲求工常近拙,書緣溫故始知新。
每尋野老求遺事,恒輯殘編壽古人。
架上牙簽分甲乙,啟心何異德為鄰。
屠蘇小酌甕頭春,凈幾明窗不染塵。
詩欲求工常近拙,書緣溫故始知新。
每尋野老求遺事,恒輯殘編壽古人。
架上牙簽分甲乙,啟心何異德為鄰。
在元旦這天,我小酌著屠蘇酒,這酒如同甕頭新釀的春酒般甘醇。干凈的桌案、明亮的窗戶一塵不染。寫詩若一味追求精巧,反而常常顯得笨拙;讀書因為溫習舊的知識,才能有新的領悟。我常常尋訪鄉間老人,探尋過去的事跡,也總是收集殘缺的書籍,讓古人的學問得以長久流傳。書架上的書籍用牙簽分類,開啟心智,這和與品德高尚的人做鄰居又有什么不同呢?
庚寅元日:庚寅年的正月初一。
屠蘇:酒名,古代風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飲屠蘇酒,以驅邪避瘟。
甕頭春:指剛釀成的酒。
書緣溫故始知新:化用《論語》中“溫故而知新”。
野老:鄉村老人。
殘編: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壽古人:使古人的學問、事跡等長久流傳。
牙簽:指書帶上掛的標簽,用來標識書籍類別。甲乙:指書籍分類。
由于“庚寅”指代年份較多,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定。但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在新年之際,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生活環境中。可能當時社會較為安定,詩人有閑暇時間進行讀書、訪舊等活動,并且對文化傳承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責任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詩人在新年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其特點是將日常生活與文化活動相結合,體現了詩人高雅的情趣和對知識、品德的重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風貌和價值取向。
記得明朝奠酒漿,取魚侵夜繞回塘。慈顏一去無消息,腸斷西風桂子香。
入春憂病未堪除,彈指浮榮業已虛。時到覆蕉能得鹿,事違緣木可求魚。鮫珠掬就機頭淚,貝錦裁將篋里書。總為世途成濕束,江湖天遠縱吾如。
字法勤書史,年勞起校官。如何管城子?竟老鹖皮冠。句積詩囊重,心投酒斝寬。刻深吳下石,名藹楚卿蘭。梅福身垂老,虞翻骨未寒。佳兒繼述作,留與后人看。
眼底清明時節近。日日思量,日日愁和悶。不信梅花憔悴損,無情蜂蝶還相趁。明鏡那堪欺綠鬢。商略清游,無復年時俊。朝暮浮沈青鳥信,為誰衣帶都寬盡。
袞袞諸公立要津,一波才動總精神。滿江風浪晚來急,誰似中流砥柱人。
詩人不是欠生涯,野性從前懶在家。冷眼春來元有分,看山看雪看梅花。
金天圣人面流沙,流蘇帳暖飄金花。一從蕃僧起蕃塔,常言彼此為一家。朝朝上塔呼天應,天門只在蕃塔頂。碧甸雙睛白纏頭,大師端坐如堅忍。梵夾斜行只自識,蠻音鴂舌聽不得。菩提樹下學談禪,彈指蘭阇笑如吃。塔上金雞四面飛,可憐宛轉無定棲。狂風吹落市人笑,何日飄蕭渡海歸。
雪乾朱澹殞仙姿,千歲無徵事可悲。埋瘞肯饒鸚鵡冢,飛鳴不到鳳凰池。遺翎尚在飄松徑,舊跡猶存傍槿籬。應得羽人尸解術,夜來何處啄靈芝。
誰謂繞指柔,能化百鍊鋼。誰謂婦女柔,殺虎如刲羊。有女如鼠恐其虎,況能殺虎非不祥。脫夫之命豈例此,當熊之勇同肝腸。尋常針線倦紫鳳,卒與虎力爭其強。虎時顧得不顧失,婦心顧存不顧亡。手中有刀愛作刀,以義淬之無敢當。天寒月黑星有光,虎血涂地葭蒼蒼,人生有行無棗陽。
竹間門掩似僧居,白豆花開片雨余。一榻茶煙成偶睡,覺來猶把讀殘書。
南國詞場詔使開,北門學士掞天才。三江橘柚充包匭,七澤栟櫚屬剪裁。齊客舊稱吞夢渚,楚宮猶擬賦蘭臺。到來蕭瑟逢秋氣,青草湖邊幾日回。
空山兩高冢,媧皇此中葬。焦土積層巘,勢助殿閣壯。大哉補天手,功出千古上。至今煉馀石,火氣夜猶放。轟雷常祓護,烈風日掀蕩。陰林慘可畏,怪木高數丈。百鳥飛繞枝,欲止不敢向。地靈氣所鐘,祭禱土人仰。經過謁祠下,幸獲拜神像。
倒計時前人似山,百年懸望此期間。歸零陡覺心腔熱,起舞渾忘鬢發班。四海五湖齊踴躍,千門萬戶盡開顏。鄧公方略無倫比,兩制如兵能叩關。
楚江一線接天涯,喚舸截江尋酒家。還見夕陽生草樹,暫將秋色攬龜蛇。客鄉離合灘頭絮,世事沿洄波上槎。他歲重來須九日,莫教飛盞負黃花。
誰家年少羽林郎,寶馬金鞭從武皇。新賜腰間白羽箭,彎弓直欲射天狼。